瓊海今年將推廣萬余畝水稻機械化育秧項目
“鐵牛”顯身手 農耕不發愁
1月10日,瓊海嘉積鎮,農民通過機械化水稻插秧,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1月10日上午,在瓊海市嘉積鎮橋頭村,一位農民冒著細雨嫻熟地駕駛“鐵牛”(插秧機)進行插秧。像這樣的機械化插秧模式,今年前5月瓊海將在嘉積鎮、大路鎮、塔洋鎮3000畝農田推廣,全年推廣面積將達1.1萬畝。這是海南日報記者從當天舉行的瓊海市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及水稻機械化育秧現場觀摩培訓會上獲悉的。
“以前,我們農民傳統的插秧模式要經歷育秧、拋秧、插秧這些環節,天氣好的話全程需要一個月時間。以前人工插秧一天約插1-2畝,如今有了現代化插秧機,一天就能插30多畝了。在育秧、拋秧環節,村民可以和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育秧拋秧服務,再由我們這樣的機叉手負責機械化插秧,種植戶只負責管護,省事多了!”瓊海市博鰲鎮北山村機叉能手盧家波說。
瓊海市農技推廣中心負責人徐衛清介紹,目前,“種業公司+育種公司+農機大戶+水稻種植戶”為一體的訂單式現代化生產模式在瓊海逐步推廣應用,“機械化插秧采用毯狀苗,播種密度較好,大大提高秧田利用率,同時節省人力成本,有利于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
博鰲鎮北山洋現已建立全省第一家北山水稻集約化育秧中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面積4萬多畝的水稻育秧服務。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全省水稻種植面積416萬畝,機械化插秧面積僅2萬多畝。機械化育秧推廣難的主要原因為:部分市縣村莊田塊分布散、推廣成本較高;交通不便,地面不均,田塊含有沙粒,不適合推廣機械化插秧;農戶接受意愿不高。
?
相關鏈接:
三亞水稻國家公園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海南文昌水稻田驚現大鱷魚 村民抓住五花大綁
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17日開幕 專家學者共商“稻事”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