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國際藝術設計周中外建筑師點贊市民游客中心
市民游客驛站獨具“海口味道”
記者 曹馬志
1月11日,30+國際藝術設計周舉行高峰論壇——建筑設計與城市生長力。走進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眼前的特色美景,讓30+國際藝術設計周策劃人劉瑾覺得很有“海口味道”,簡約通透大氣,宛若城市靚麗風景線。“建筑外觀很有特色,還有熟悉的騎樓空間、外墻上都是火山石,路旁三角梅綻放,看起來很親切。”劉瑾說。
海口秉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海南特色、海口特點”的原則,邀請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團隊操刀項目整體設計,打造城市景觀地標。在劉瑾看來,建筑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入生態綠色建筑理念,注重本土化設計,成為彰顯海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形象展示中心。
點贊特色之美 彰顯本土文化
走進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這座坐落在公園中的建筑,園林景觀景色宜人,高大的椰子樹錯落有致,草坪上的大葉油草綠意動人,路旁的三角梅搖曳生姿,讓初到海口的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土谷貞雄連連稱贊。
“在設計建設中充分體現海南和海口本地建筑特色,融入火山石建筑、瓊北民居等當地特色文化元素,讓百姓記得住鄉愁。”市民游客中心大面積使用火山巖的外墻立面讓土谷貞雄贊不絕口。
更讓中外建筑師稱贊的是,項目內的道路采用透水鋪裝,可以幫助消納周邊不透水硬化面積產生的徑流,起到控制區域雨水徑流的作用。同時,項目還建設了多塊下沉式綠地,面積占整體綠地面積的30%,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此外,地面建設生態停車場,共有100多個停車位,完善綠色設施配套。
欣賞和諧之美 自然人文交融
“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讓建筑彰顯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本土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朱巍說,海口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市民游客中心項目善用“地利”,布局太陽能發電設施。
朱巍觀察到,太陽能發電裝置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混凝土屋頂上方,在炎炎烈日照耀下,銀白色“外衣”微微泛起亮光。據測算,太陽能屋頂的總面積達到500多平方米。經過科學的精細估算,太陽能產生的電供應給項目用電使用,可占總電量的7%—10%。
這里是一個融入公園景觀的開放式建筑,沒有圍墻的“市民游客之家”。“建筑和公園親密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劉瑾說,市民游客中心全景式展示海口特色,成為一站式服務市民游客的舒心便捷的“驛站”。
愛上騎樓之美 留住城市文脈
從市民游客中心大門進去,建筑內部洋溢著濃郁的騎樓風情,建筑的空間構成從海口騎樓老街中獲取靈感,高低錯落的建筑形體組合成了豐富的立體騎樓空間,讓中外建筑師對海口悠久深厚的文化地標元素倍感震撼。
“我老婆是海口人,作為海口的女婿,我對騎樓非常喜歡,這是海口的一張文化名片。”11日上午,參加30+國際藝術設計周的中國新銳建筑設計師李以靠開心地說,騎樓凝結了人民的智慧,是老海口宜居的家園,流淌著城市的記憶。
據了解,市民游客中心開設多個展示館,突出城市形象展示、特色文化展示、城市規劃展示、城市旅游特色展示、旅游推廣展示、旅游咨詢定制服務、市民互動交流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