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不少市民都有寄遞年貨的需求。近日,一則“春節期間快遞停運”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國家郵政局隨后進行了辟謠,并表示各地要確保節日期間各項工作正常運轉,行業安全平穩運行。記者采訪發現,由于春節期間大量快遞員會返鄉過年,快遞的時效和價格會受到影響。(1月15日《北京日報》)
隨著國家郵政局的辟謠,公眾可以松口氣了,而后包括“三通一達”、順豐、郵政EMS在內的國內主流快遞企業,都紛紛發布公告,表示春節期間不會停止運營和服務,所以消費者盡可以放心。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雖然快遞企業紛紛表態“春節不打烊”,卻并不表示春節期間的運營及服務和平時沒有區別,否則也就沒有“春節模式”的說法了。
快遞行業的“春節模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于寄送快遞的人來說,除了以往的快遞費,春節期間很多快遞公司還要加收一部分“服務費”,一般是每件10塊錢左右。這筆錢主要被用來支付“快遞小哥”的加班費、過節福利等等,畢竟他們放棄春節休假為客戶服務,獲得一份額外收入也是應該的。其二,對于網絡購物,或者是收快遞的人來說,因為春節期間受到天氣、運力、快遞人員減少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勢必會出現商品到貨時間延遲的情況。
為了盡量減少快遞“春節模式”給快遞企業和公眾帶來的影響,就需要各方多點“默契”,共同應對才行。
作為市場監管部門,郵政部門要加強對快遞企業的監管,確保春節期間快遞市場的健康有序、平穩運行。而作為快遞企業,則需要努力克服春節期間的各種困難,盡最大限度保證消費者的快遞能夠被及時、安全地送出或送達。如果要向消費者加收“服務費”,其標準也要合情合理,不能趁“節”打劫,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和信譽。
作為消費者,如果不想增加快遞成本,不想延遲收到商品的話,一方面要盡量避開春節期間網絡購物或寄送快遞;另一方面,如果確實有快遞服務的需要,那么就要做好思想準備,對快遞公司也要多些理解與體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