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結構性理財產品時,要想獲得高收益必須對相關投資標的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判斷理財產品是否安全并不是看它的收益類型,而是要看該產品的風險等級。
伴隨著行業的整頓治理,一些宣稱“低風險、高收益”的平臺神話紛紛破滅。有理財分析師不斷告誡“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因為其從本質上違背了金融的基本邏輯。然而,只要打著“低風險、高收益”的旗號,仍有不少投資者“沖鋒陷陣”。
資金天然逐利,實際上,市場上一旦有宣稱“高收益”的標的出現,哪怕是標注了高風險,還是會有資金前赴后繼入場博弈。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匯集資金瞄準高收益并沒有錯,在努力讓資金保值增值的過程中,還需了解產品、了解自己,更好地防范和控制風險,確保收益真正“落袋”。
高收益有條件
在新的金融監管要求之下,打破剛兌已成大勢所趨,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一些創新產品,產品也不再對外宣稱“保本保收益”。以1月21日交通銀行發布的一款理財產品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在2%至9%之間,因為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能到9%,引發不少投資者關注。
根據其產品說明書,這款名為“得利寶·私銀慧享”的3個月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范圍覆蓋了固定收益類、貨幣市場類、權益類、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的信托計劃及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合,另外還包括了金融衍生工具。
“這款產品掛鉤的是滬深300指數?!痹撔幸晃焕碡斀浝韺τ浾弑硎?,“真正看理財產品說明書的投資者并不多,大家最關心的是最終收益率,雖然預期年化收益率很高,但是一旦投資期限內相關標的表現不佳,最終收益可能只有2%?!?/p>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都曾發售過掛鉤股票指數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往往有一定的期限,掛鉤標的包括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中證500指數,甚至還有納斯達克100指數。
也就是說,這些理財產品的最終收益率均與股指走勢相關。如一家股份制銀行近期發售的名為“滬深300看漲鯊魚鰭”的理財產品,5萬元起購,投資期限為66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84%至14.34%之間。根據合約,三種不同情形之下,最終收益率也是天差地別:若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定盤價均低于或等于期初價格的110%,且期末價格低于期初價格的100%,則潛在年化收益率為1.84%;若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定盤價格曾高于期初價格的110%,則潛在年化收益率為3.84%;若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定盤價格均低于或等于期初價格的110%,且期末價格高于或等于期初價格的100%,則潛在年化收益率=1.84%+125%×(期末價格-期初價格×100)/期初價格×100%。這種情形下,該產品的潛在年化收益率在1.84%至14.34%之間。
根據其理財產品的設計,只有當滬深300指數在不超過10%的區間內波動時,投資者才可能獲得真正“高收益”。業內理財經理建議,在投資結構性理財產品時,要想獲得高收益必須對相關投資標的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另外,對于一些預期收益超過10%的產品,普通投資者需要控制好投資金額,不建議大額買入,因為最終收益可能與預期相差較大,畢竟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落袋為安才是理財的首要目標。
關注風險評級
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知道在購買產品之前,銀行需要做風險測評。銀行之所以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級,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與購買產品不匹配的現象。
目前,銀行理財市場共有兩類風險評級:一類是對理財產品進行評級,另一類是對投資者進行評級。經過評級之后,理財產品被分成5級,分別是PR1(低風險)、PR2(中低風險)、PR3(中風險)、PR4(中高風險)和PR5(高風險)。與此同時,投資者經過測評之后也被分成5級,分別為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
投資者的評級決定了其購買理財產品的級別。以工行一款“掛鉤黃金AU9999”的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為PR3,也就是說,相對應的只有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才可以購買。
一位在工行工作了10年以上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一些銀行在攬儲壓力之下,創新步子邁得較大,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浮動預期收益最高能到14%甚至更高?!按祟惤Y構性理財產品大多運用了金融工程技術,將一些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型產品。”
另據融360理財分析師介紹,如果投資者購買了掛鉤股指、匯率、黃金等高風險標的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都有一個區間,計算方式比較復雜。如果運氣不好,收益為零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目前,預期收益排名靠前的有不少結構性理財產品,然而在每個月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中,大部分也都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作為保本理財的最佳替代產品,在新的監管要求之下,結構性理財產品在2018年迎來了全面爆發。但一些投資者對其中的風險認識不足,理財經理提醒投資者,判斷理財產品是否安全并不是看它的收益類型,而是要看該產品的風險等級。PR1和PR2產品安全級別都很高,尤其是PR2,雖然很多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但實際上購買的風險并不大,收益比PR1相對更高,適合普通投資者購買。
?
?
相關鏈接:
余額寶收益率年底有望“返3”?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