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內的跨海渡輪。邵陽?攝
近日,一則#海南同學放假坐火車回去#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船載火車跨越瓊州海峽的奇觀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早在2003年,中國首條跨海鐵路輪渡就已開通,結束海南沒有出島列車的歷史。在接下來長達15年的時間里,跨海輪渡讓天塹變通途。客運列車如何登船離島?如何保障旅客安全?25日,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探訪了神奇的海南鐵路跨海輪渡。
列車由此進入渡輪。邵陽?攝
客運列車出島限載890人?渡輪一次最多可載20節車廂
25日10時許,約800名搭乘三亞開往長春方向的Z386次旅客列車的旅客檢票進站。10時35分,火車準時發車。海口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海口網記者,每一趟列車出發前,客運值班員都要和列車長核對出島旅客和乘務人員的總人數,為保證安全,列車上的人數一般控制在890人左右。
“咦,列車的前方怎么沒有火車頭?”俗話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火車頭拉著車廂走,是大家對火車固有的印象,但在瓊州海峽的渡輪上,這個“固有印象”被打破了。Z386次客運專列的火車頭在車廂的尾部,整個列車被牽引機車推入火車待渡場。在待渡場內,火車車廂被拆分成兩截。11時許,鐵路南港的棧橋操作員提前利用升降機械設備調節棧橋坡度,使列車能夠順利登上渡輪,信號燈亮起,操作員各就各位。
渡輪啟航。邵陽?攝
11時20分,拆分成兩截的客運專列由牽引機車推上鐵路棧橋后緩緩進入渡輪內的第1和第4條軌道上。接著,兩截車廂再次被拆分成兩截,被拆分好的兩截列車也被推入船艙內的2、3條軌道。列車由1列變成2列,2列變4列,4條軌道的列車車廂數量依次被排成“4553”的“陣型”。偌大的待渡場一次性最多可裝載20節客運專列,隨著車廂數量的變化,軌道上的“車廂陣型”也會發生變化。
停泊在港口的跨海渡輪。邵陽?攝
列車分鉤完畢進入渡輪時,操作員在崗位上迅速開始綁扎作業,利用綁扎鏈、垂直螺桿支撐器、鐵鞋、過渡車鉤等對列車進行垂向、縱向、橫向系固火車,保證列車平穩。列車一般會在2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全部被推上渡輪。在這期間,不少乘客在車廂內好奇地張望著,甚至有旅客用手機記錄這一難忘的時刻。
列車全部進入渡輪內以后,列車上的旅客全部留在車廂內,甲板和車廂內均有人員值班,以保證旅途安全。在汽笛聲中,渡輪緩緩駛離港口,一路北上。
列車被牽引機車推入渡輪內。鐘圓圓?攝
乘務員上崗需經特殊培訓操作員見證時代變遷?
“輪渡‘兩線一渡’連接了海口的南港和對岸的海安港。”有著15年工作經驗的棧橋操作員林泳見證了海南鐵路輪渡的誕生,也見證著海南鐵路事業的發展。
據林泳介紹,2004年,粵海鐵路正式開通客運專列,海南鐵路網通過輪渡加入到中國鐵路網的版圖。發展至今,粵海鐵路共有4艘鐵路列車渡輪投入運營,分別為粵海鐵1、2、3、4號,其中一條為備用渡輪。渡輪呈開敞式分層裝載旅客、汽車和火車,底層主甲板放火車,第二層甲板可運輸50輛左右的汽車,船艙內還可載客。其中火車甲板可一次性運輸20節客運車廂。輪渡可同時實現火車、汽車、旅客登離渡輪時完全分流、互不干擾,一條渡輪可同時提供多種離島方式。
操作員對列車進行掛鉤。鐘圓圓?攝
Z386次旅客列車列車長魏松經歷著乘務員上崗的特殊變化。“我們那時候要提前一個月培訓。”魏松說道。2017年7月,魏松開始在這趟列車上工作,上崗前,他接受了比普通乘務員多接受一項特殊培訓,了解乘務員該如何配合棧橋操作員,以及渡輪開始航行前有哪些注意事項需告知旅客等等。雖然在培訓中已經了解了海南鐵路跨海輪渡,但是當他們真正上崗時還是被眼前的操作驚呆了。“那時候不知道還能這么操作,火車也能坐船。”魏松感嘆道。
操作員利用綁扎鏈、垂直螺桿支撐器等對列車進行固定。鐘圓圓?攝
海南鐵路跨海渡輪離港。鐘圓圓?攝
和魏松一樣感到神奇的還有眾多旅客。“以前坐火車出島稀里糊涂就過了,今天是第一次見。”25日上午,從南港自駕離島的楊女士遠遠地望著海南鐵路輪渡的渡口,她抱著好奇的心情在隔離柵欄外觀看,直呼場面壯觀而神奇,并興奮地和家人討論了起來。楊女士說,近幾年乘坐火車出島的體驗感好了不少,火車進入渡輪內后,船在海上航行時,出奇得平穩,幸運的話,還能從車廂內望到湛藍的大海,優美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雖然近幾年離島以自駕居多,但仍然想念那段坐火車離島的時光。”
據悉,2019年春運從1月21日持續到到3月1日,共計40天。根據客流預測分析,預計今年春運海口火車站將發送旅客22萬人次,日均5500人次,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將通過輪渡跨越瓊州海峽這道天塹,踏上回家的旅途。
記者鐘圓圓?邵陽?通訊員楊睿?攝影報道
(海口網1月26日訊)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