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部門聯手為失信企業戴上“緊箍咒”
信用“一降到底”加強退稅審核提高監管頻次限制消費出境
今后,凡是上了海關“黑名單”的失信企業,將會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等33個部門的聯合懲戒。上述部門今天聯合簽署的《關于對海關失信企業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中39項懲戒措施,將成為失信企業的“緊箍咒”。
懲戒失信企業拓展到相對人
據了解,《備忘錄》包括聯合懲戒對象、實施方式、懲戒措施和動態管理等4部分內容。
“實施懲戒的對象,不僅包括了失信企業本身,同時還拓展到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今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備忘錄》特點時說,通過增加對相關人員的懲戒,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失信企業“改頭換面”,逃避懲罰,有助于加大企業失信成本,實現從源頭上治理失信活動的目的。
李國認為,此次《備忘錄》聯合了33個部門,覆蓋全國省、市、縣各行政層級,實現了縱橫相間的協同聯動,形成一個嚴密的信用管理網絡,體現了部門協作力度大。失信信息將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數據交換,動態更新,各有關部門即時納入日常管理,真正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切實增強對失信企業的實際管控能力。
聯合懲戒措施實。備忘錄立足于執法實際,針對失信企業的特點,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執法管理、市場準入、行業規范、社會認同等不同角度細化、量化出39條懲戒清單,涵蓋工商、稅務、質檢、金融、環保、司法等多個重點領域,均具有較強的實踐可操作性。
“特別是企業失信成本高。”李國說,備忘錄構建起了長效的協同共管機制,進出口企業一旦被海關認定為失信企業的,則在全國海關乃至整個國家社會信用體系中都會被貼上標簽,受到高強度的限制和約束。只有讓企業因失信付出高昂的經濟成本和經營代價,才能真正起到“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威懾效果。
5大措施懲戒失信企業
記者注意到,《備忘錄》中對失信企業采取的懲戒措施共有5大類39項,既有特定部門單獨適用的,也有各部門聯動響應實施的。
納入黑名單類措施。如,工商部門將有走私罪的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最高人民法院將符合條件的失信企業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海關總署、中央網信辦利用中國網站定期公布失信企業信息等。
影響信用評定類措施。如,質檢部門的不予適用A級及以上企業信用管理,或者直接列為信用D級管理;外匯管理部門的不予適用A類企業管理,或者直接列為C類企業管理等。
加強審核、檢查類措施。如,發展改革、證券部門對發行公司(企業)債券、財政部門對申請政府性資金支持等從嚴審核;稅務部門加強出口退稅審核;海關、質檢、環保等部門對失信企業提高查驗率或監管頻次等。
限制性管理類措施。如,法院將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限制其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須的消費行為;公安部門阻止失信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出境;國資委限制失信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成為國有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財政部門依法限制失信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等。
懲戒參考類措施。如商務部門、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進出口配額分配限制參考,外匯管理部門的外匯額度核準與管理參考,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的融資、授信依據或參考等。
8大標準評判失信企業
哪些行為構成海關所說的失信企業,并會受到懲戒?李國給出了8大評判標準。
海關認定的失信企業包括:有走私罪或者走私行為的企業,并達到一定數額構成犯罪;一年內多次違反海關監管規定;拖欠應繳稅款和應繳罰沒款項;企業注冊登記信息失實,且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的,搞“空殼企業”;因各種違法違規情況,被海關依法暫停從事報關業務;涉嫌走私違反海關監管規定,并拒不配合海關進行調查的;假借海關或者其他企業名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弄虛作假,偽造企業信用信息的。
對于一般的失信企業,只要一年內不再發生海關所列舉的一些失信情形,經過評估和核查,可以恢復為一般信用企業,讓其享受到與一般企業同等待遇。“但不能說今年違法違規了,明年歇一年,后年再來,如果形成一種惡意循環,我們會加重懲戒。特別是一些企業背后的個人,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通過改頭換面去逃避懲戒這種行為也是不允許的,我們也會在措施里面予以關注和管控到位。”李國強調說。
(記者 蔡巖紅)
14個領域已簽署聯合懲戒備忘錄
記者蔡巖紅在國新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負責人羅艷君介紹,在失信聯合懲戒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海關等60多個部門已簽署了稅收征管、工商監管等14個領域的聯合懲戒備忘錄。
在守信聯合激勵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稅務總局、團中央、海關總署等50多個部門,共同簽署了針對A級納稅人、優秀青年志愿者、海關高級認證企業的3個聯合激勵備忘錄。其中,海關進出口領域既有聯合激勵,又有聯合懲戒。
羅艷君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法院對673萬例失信被執行人,累計限制購買機票615萬人次,限制購買高鐵、動車票222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1萬人,僅工商銀行一家累計限制貸款、辦理信用卡55萬筆,涉及金額達到70億元,收回數百戶失信單位客戶的貸款,清退有失信記錄的私人銀行客戶近千戶。
全國稅務機關公布“黑名單”2858件,有關部門配合稅務機關對“黑名單”失信主體采取限制措施,其中,公安部門阻止辦理出境邊控信息814人次,國土部門限制1469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發改委限制1192戶發行企業債券,金融機構對1624戶采取削減授信額度、提前收回貸款、停止授信業務等措施。
?
?
相關鏈接:
江西撫州:1933戶企業擬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