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28日開始,來自北極的一股強大寒流席卷美國中西部地區。連日來,全美有22個州出現零下18攝氏度以下低溫,受影響人口超過1.4億。分析認為,美國近期遭遇寒潮,不代表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中止或逆轉。恰恰相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才是此次嚴寒天氣的罪魁禍首。攜手應對全球變暖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應是人類共識。
根據美國氣象部門公布的數據,近期明尼蘇達州和南北達科塔州等部分地區氣溫達到零下45攝氏度,芝加哥1月30日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極低氣溫,創下該市近25年來最低氣溫紀錄。在極端天氣影響下,美國中西部許多地區學校停課,全國超過4700次航班被取消,1.18萬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目前伊利諾伊、密歇根和威斯康星等3個州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芝加哥河和密歇根湖出現大面積結冰。
極寒天氣已經導致全美至少12人死亡
美國國家氣象局的數據顯示,美國中西部地區受本輪極端嚴寒天氣影響最為嚴重,1月30日的氣溫介于零下23到零下40攝氏度之間。在明尼蘇達州部分地區,寒風使體感溫度降至零下65攝氏度。據預測,美國中西部的寒冷天氣將持續到2月2日,然后冷空氣將向東部移動。預計未來幾天,全美將有超過2億人生活在零度以下的低溫,超過8000萬人生活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的低溫中。
隨著極端嚴寒天氣的到來,全美各地的學校紛紛停課。預計中部地區數十萬名中小學生課程受到影響,在伊利諾伊、俄亥俄等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學校復課時間仍未確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芝加哥稱為“此次寒冷天氣的中心”,該市氣溫甚至比南極部分地區還冷。《今日美國報》的文章說,這兩日芝加哥市區街道幾乎空無一人,所有公立學校1月30日和31日停課兩天,火車和公交車乘客數量寥寥,通勤者必須“全副武裝”才能抵擋嚴寒,在戶外稍微站上幾分鐘,眉毛和睫毛就會結上冰晶。美國郵政局和鐵路部門宣布暫停芝加哥地區的一切服務直至1月31日。電力供應商愛迪生聯合公司表示,寒冷天氣使供電線路受損,導致至少1.9萬用戶停電,而且這一數字還可能增加。
寒冷天氣也讓整個中西部地區的交通陷入癱瘓。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的數據,全美有超過4700次航班被取消,其中3500次為進出芝加哥的航班。美國鐵路公司表示,每天55趟往返芝加哥的列車都已經被取消。《紐約時報》認為,鑒于芝加哥在美國鐵路網絡中的重要地位,這將對全國的鐵路運行帶來影響。
面對此次罕見的低溫天氣,美國相關地區也做出了一些應對措施。芝加哥市政廳表示,已經在全市設立了270家取暖中心,并在收容所增加了500張床位。其他受災比較嚴重的地區,也紛紛加開臨時取暖中心,并呼吁人們盡量待在溫暖的室內。但據美國媒體統計,截至目前,極寒天氣已經造成至少12人死亡。僅中部的艾奧瓦州就有4人死亡,其中一人為艾奧瓦大學大二學生,1月30日凌晨人們發現他凍死在學校大樓后面。此外,在寒潮波及區域,急診室出現了大量因凍傷而前去就診的病人。
氣候變化提高了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
這次極端寒冷天氣席卷美國中西部地區,再次引發了美國民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美國社交網絡上出現了一波關于讓全球變暖“回來”的熱議。不過,美國航天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引起的熱帶海洋變暖恰恰是導致包括嚴寒等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大幅上升的原因。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位于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上空,帶來了本輪超強寒潮。該機構指出:“‘極地渦旋’侵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過去在北半球冬季常發生。”
《紐約時報》進一步分析道,本周美國部分地區氣溫極低,但這可能正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惡果。最新研究表明,北極變暖正在引起寒帶噴射氣流“極地渦旋”的變化,并將極地的空氣推向低緯度地區,從而導致本周在美國東北和中西部的大片地區出現極端嚴寒天氣。
研究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關系的牛津大學氣候科學家弗里德里克·奧托表示,雖然并非所有這些極端天氣都歸咎于氣候變化,但地球大氣層的深刻變化提高了極端天氣發生的可能性。
當前,如何看待氣候變化在美國仍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美國耶魯大學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3%的美國人承認全球變暖確有其事,這一數字比2015年3月的數據上升了10%,另有62%的美國人意識到人類是全球變暖的原因。這反映出在經歷了2018年的颶風和山火,以及目前的嚴寒天氣后,美國人更加關注全球氣候問題。
各國需要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聯合國秘書長減少災害風險問題特別代表水鳥真美近日表示,2018年全球所有地區都受到了極端天氣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核查,受洪水、干旱、風暴和山火影響的人數達到了5730萬。她再次強調,各國必須改善管理災害風險的方式,積極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災害風險。世界氣象組織去年11月底發布《氣候狀況聲明》指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繼續,有記錄以來20個最熱年份都出現在過去22年,其中最近4年占據排行榜前4位。
分析人士指出,從全球范圍看,全球變暖仍是大趨勢,它所帶來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洪澇、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未來將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很大危害。攜手應對全球變暖不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應是人類共識。
美國俄亥俄衛斯理大學生物學教授勞利·安德森說,“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孤島,這需要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安德森表示,《巴黎協定》代表著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和決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記者 張夢旭)
?
?
?
相關鏈接:
俄軍計劃年內恢復對北極的戰機巡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