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15年8月,四川大涼山“最悲傷作文”《淚》引發公眾對大涼山教育扶貧的關注。作者木苦依五木當時剛轉入索瑪花愛心小學沒多久,學校就被定性為違章建筑,責令限期拆除。通過行政復議,與相關部門多次溝通、整改、審核后,索瑪花愛心小學最后還是卡在了辦學手續上。從2018年下半年至今,該校被禁止從事教學活動。對于學校的遭遇,索瑪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黃紅斌將它比喻為“最悲傷作文引發的血案”。
這所愛心小學的遭遇,令人噓唏,也有輿論感慨:為何鄉村孩子需要學校,社會愛心人士也愿意捐贈辦學,可辦學卻這么艱難?如果愛心小學不符合辦學規范,那地方政府為何不幫助其達到辦學規范,成為有合法資質的學校?而其實,這所愛心小學的遭遇,更值得公益人士反思,做公益不僅需要愛心,還需要專業與規范,如果從一開始,公益人士就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在法律框架內,按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在當地建設校舍,設立學校,按規定招生,那么,也就不存在后來一直困擾這所愛心小學的辦學資質問題了。
雖然這所愛心小學被禁止從事教學活動,十分可惜,可是,地方政府部門認定“索瑪花愛心小學”不具備辦學要求,不能招生,不得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是有相關法律依據的。在“校址用地不符合學校建設用地要求”一項中就點明,“索瑪花愛心小學”用地性質不屬于教育用地,目前尚不符合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教育布點規劃。西昌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也點明索瑪花愛心小學涉嫌無辦學資質、違法買賣和占用國有林地、違法建設、非法辦學、存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等。
有人會說,或許是這篇“最悲傷作文”令當地政府不快,于是對學校“算賬”,否則為何這之前不對學校進行處理呢?從地方政府治理角度看,更大的可能性,其實是在引起媒體關注之前,對違規辦學睜只眼閉只眼,而在引發媒體關注之后,違規辦學也引起關注,而縱容違規辦學,則是政府嚴重失職,因此必須處理。至于有人懷疑是對學校“算賬”,如果沒有違規辦學行為這一事實在,也是沒辦法“算賬”的。
從媒體報道的信息分析,當地政府也曾指導這所愛心學校建設,并幫助這所愛心學校完善相關手續。西昌市政府委派有關部門負責人牽頭聯系各部門共同努力解決索瑪花愛心小學面臨的困難,共同努力完善相關手續。2015年11月30日,西昌市國土局、教育局等8個部門還在市政務中心召開協調會,市政府主要領導意見是支持索瑪花依規依法辦學,完善手續牽涉若干部門,要求各部門全力支持規范辦學。但從最終處理結果看,都繞不開其辦學用地為“林地”和“集體用地”,而非教育用地這一關鍵問題。地方政府要讓其合法,就必須調整土地性質,而這顯然又會被質疑不符合法律法規。
也就是說,這所愛心小學的命運,是由當初愛心人士在選擇學校辦學地址時,就注定了,隨后雖然不斷修正,但核心問題解決不了。對于愛心人士捐資辦學,我國已有非常明確的規定,所辦學校要納入地方整體布局規劃。我國社會捐贈建設的希望工程小學,在農村出現大量的荒廢、閑置問題,這就和最初建設時缺乏規劃有關,有的僅憑熱情建設,但后來發現生源不足,學校隨生源萎縮淪為雞鴨圈,這是巨大的辦學資源浪費。因此,地方政府加強布局規劃,是有必要的,愛心人士在捐資辦學時,尤其是舉辦義務教育學校時,應該把公益行為和地方整體教育發展融在一起,這才能發揮公益的作用。
概而言之,專業和規范,其實是我國所有公益組織面臨的共同問題。與其抱怨愛心小學被地方政府以規范為名治理,不如提高公益組織自身的專業性和規范意識。這樣會讓公益之路走得更遠,發揮更大的作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