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紅包暢銷,工作人員在補貨。伍鳳妹 攝
壓歲錢象征性意義更重要?給多少應量力而行
“壓歲錢的象征性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傳播學副教授朱杰表示,壓歲錢給多少,取決于大家對壓歲錢如何理解,如今壓歲錢越來越大,送祝福反而變成了一種負擔,壓歲錢和原本的愿望逐漸偏離。
“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壓歲錢。”朱杰提醒,發壓歲錢送祝福,無非是圖個吉利,量力而行即可,另外,作為家長也要正確看待壓歲錢,每一個人的財富都來之不易,特別是在大都市的年輕人,壓力可能更大,作為家長要理解每一份壓歲錢背后的辛勤勞動。在孩子接受壓歲錢時,建議家長提醒孩子正確看待壓歲錢的金額,把每一份壓歲錢當成一份真誠的祝福。
朱杰告訴海口網記者,近年來,以實物代替壓歲錢的成為一種時尚,大家可以考慮用書籍、益智玩具等新年禮物來代替壓歲錢,這些新年禮物既能發揮實際作用,又能代表長輩對晚輩健康成長的美好祝愿,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發紅包“有講究” 重儀式感傾向發吉利數字
發紅包要發實體紅包還是虛擬紅包,也出現了不同的選擇。有些市民出于風俗習慣的影響青睞實體紅包,認為拿到實體紅包會比虛擬紅包更有獲得感,更讓人高興。來自樂東的陳女士說:“我們這邊晚輩會給長輩拜年,拿檳榔說一句祝福語‘爸爸媽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然后爸媽就給晚輩紅包,說工作順利,學業進步之類的祝福語”,她說,從小到大,過年都收到實體紅包,“微信紅包只是一個數字,拿在手里的不只是錢,還有沉甸甸的祝福。”
有些市民重視儀式感,認為紅包飽含著新年祝福,比虛擬紅包更有意義,親手送上最佳。柳女士說:“平常給父母零花錢的話多會選擇微信或支付寶,但是過年還是要給個實體紅包,更重要的是一份祝福,紅包紅紅火火,意義會好些。”
虛擬紅包的“簡單粗暴”、方便快捷也成為多數市民的選擇,邢先生認為:“取錢太麻煩了,放假前我還在上班,上完班只想著趕高鐵,來不及去銀行取錢,微信紅包也是紅包,沒什么差別!”去年剛參加工作的小陳說,有另外準備新年禮物給爸媽,所以給線上紅包,便于他們日常使用。”
在發紅包方面也有“講究”。“我兒子出來工作了,一般給我發紅包都是88.8元或者168.8元,數字吉利。”陳先生說道。另外,熱戀中的情侶多發紅包520元或者1314元表愛意,還有一些數字如666(意為順順利利)、888(發發發)也很受歡迎。
記者伍鳳妹 鐘圓圓 攝影報道
(海口網2月5日訊)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