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我省除夕大氣污染程度大幅減弱,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煙花爆竹“禁燃令”迎來更多“春節藍”
今年的春節,海口等市縣的不少百姓發現,城里沒了以往喧鬧的鞭炮聲,沒了滿地紅紙碎屑,也少了漫天煙塵。
“2019年除夕夜至大年初一,我省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良,受除夕夜煙花爆竹影響污染程度明顯減弱,主要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薄毅介紹。
這一變化,得益于一紙決定。
1月24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著力改善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其中就明確嚴禁在禁燃區內燃放煙花爆竹。1月30日,我省舉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部署動員會,要求各市縣政府要全面落實大氣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推動今年一季度特別是春節期間空氣質量比往年有明顯改善,實現環境保護“開門紅”。
連日來,我省有關部門和各市縣紛紛行動,全力做好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保障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禁燃煙花爆竹,也讓海南的天空出現了更多的“春節藍”。
少放一掛鞭炮 守護一片藍天
“耳邊噼里啪啦、轟轟隆隆聲少了,空氣中也沒聞到太多嗆人的味道,聽說是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家住儋州市那大鎮的黎位俊發現,今年過年安靜了許多,空氣中也少了煙霧繚繞。
主要污染物濃度降低了多少?從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室提供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與去年除夕和初一相比,今年我省污染程度大幅減弱,峰值時段主要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下降70%左右。其中,PM2.5的峰值濃度下降了66%,PM10的峰值濃度下降了70%,改善顯著。
而根據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時至13時數據估算,當天全省大多數市縣空氣質量保持在優良水平。重點城市海口市和三亞市每小時均保持在優良水平。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大量集中燃放的煙花爆竹會導致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影響空氣質量。少放一掛鞭炮,可以為守護我省的藍天白云貢獻力量。
是否施行“禁燃令”
多數市民理解和支持
實施“禁燃令”,是為了減少燃放煙花爆竹對大氣環境造成的危害,也是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而進行的實踐。
“燃放煙花爆竹一方面會產生大量煙霧,特別是在高速路上,影響車輛行駛能見度和行駛安全,從而發生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會產生火花火星飄散,易導致車輛著火。”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新聞發言人周平虎從交通安全角度分析說。
而醫務工作者也提醒,過年放鞭炮崩傷、燙傷和燒傷的事故時有發生,且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空氣質量不好,會誘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對煙花爆竹下禁令,可減少燒傷事故發生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作。
“往年過年,特別是到了除夕零點,那鞭炮聲是不絕于耳,家里有小孩老人的,也難免會覺得有些受影響。”海口市民黃英姿認為,煙花爆竹不該盲目燃放,應有相應的管理規定。
“禁燃令”是否施行?多數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據統計,在制定《通知》廣泛征求公眾意見階段時,有近2000封群眾來信支持在主城區禁放煙花爆竹保護生態環境。
目前,我省18個市縣政府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均已根據《通知》要求,劃定并公布禁燃區,明確全年和節假日期間禁燃區域及禁止燃放的煙花爆竹種類等,部分市縣在禁燃區內同時實施煙花爆竹禁售。
既要喜慶年味
也要空氣質量
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坦言,在制定實施“禁燃令”過程中,也有部分群眾擔心政府搞“一刀切”,禁止在鄉鎮農村燃放煙花爆竹。
“因此,我們要求各市縣在劃定禁燃區過程中務必要廣泛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真實訴求,把群眾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該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科學劃定、適時調整禁燃區范圍,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確保春節期間空氣質量不超標,另一方面應分區分類實施煙花爆竹燃放管控,避免煙花爆竹禁放“一刀切”。
而對于“少了煙花爆竹少了年味”的問題,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倡議,廣大市民在春節期間盡量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多選擇聯歡、貼春聯、電子爆竹、拜年等綠色、低碳方式歡度春節。并且,燃放煙花爆竹時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在合適的地點燃放,不要燃放噪聲過大的煙花爆竹,兼顧喜慶年味和空氣質量,過一個文明祥和、綠色環保的春節。
(本報海口2月5日訊)
?
?
相關鏈接:
除夕空氣質量優!海口禁燃煙花爆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