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駐村第一書記楊再東大年初二的《扶貧日志》:巡村一天干了四件事
“今天一早就趕到村里,做四件事情:一是水泵故障解決情況查看;二是和回村過年的外出人員座談;三是村集體合作社蔬菜基地采摘情況查看;四是和大家打個招呼,拜個年。”2月6日是大年初二, 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農豐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再東在《扶貧日志》中這樣寫道。
6日一大早,楊再東就來到村里,和村民溝通供水問題。“前一天晚上村里水塔突然出現故障,水泵脫落,村里幾名干部考慮到是年初一,所以沒有告訴我,我是在村民的朋友圈中發現的。” 楊再東告訴記者,得知消息后連夜組織搶修。“供水正常了嗎?”對方回答是肯定的。在得知供水正常了,楊再東舒了一口氣,但隨即眉頭又皺了起來,雖然暫時算解決了,不過從管理的根源上來說,全村供水還是一個大問題。“村子里能否采用自來水呢?這樣水塔壞了就不會影響到村民的正常生活了”,思考間,楊再東將這些內容及時記在日志本上。
隨后他來到了農豐村的蔬菜種植基地。農豐村位于南渡江畔,土地肥沃,葉菜質量高,村里常年以蔬菜種植為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村集體蔬菜產業自從合作社成立后,就一直在嘗試突破,采用自然生態的新技術生產,力爭走出一條中高端的新路子。春節前,農豐村的大白菜、皇帝菜、菠菜、菜心等蔬菜都成熟了,大家享受著綠色豐收的喜悅。怎么賣出去又成了楊再東思考的事。楊再東告訴記者,今年一個重要工作是合作社的采摘活動,這是村集體蔬菜產業化的一次嘗試,于是村里開展了“帶走綠色健康的鄉愁味道”的采摘活動。
怎么能打出一個采摘品牌出來呢?6日,從蔬菜采摘基地回來,楊再東再次組織合作社的幾名骨干成員商議,最后他們統一了認識:做好蔬菜銷售要有服務意識和互聯網思維。他們提出:不管誰到村里來采摘,不管量多少,一定要熱情接待,要樹立村集體的良好形象;要做好引導標識,引導游客自己動手,自己摘、自己稱、自己刷二維碼付款,讓游客覺得似乎是到了自己家菜園一樣。至于農豐蔬菜的未來,楊再東說,目前正在對接幾家大型超市。“下一步,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把農豐村合作社的品牌做好,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
和村里幾名骨干商議完,他匆匆地喝了口水,接著走訪脫貧鞏固戶,“春節,看看他們在做什么?希望全村脫貧戶一起致富,一條心把蔬菜產業發展好,把村莊建設好。”楊再東說,春節期間,他一直在村子里奔走,給大家拜年,并傾聽村民新年里的新心聲。
?
?
?
?
相關鏈接:
海南臨高美山村駐村第一書記符港抓黨建、聚人心、助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