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2月18日電(記者王炳坤、汪偉)得益于為鄉鎮“斷奶”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遼寧省最底層的“發動機”也被激活。遼寧省財政廳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省鄉鎮財政收入實現增長27.3%。
近年來,遼寧省在部分市縣探索縣鄉財政“分灶吃飯”改革,并于2018年在全省推開。改革打破過去縣級財政為鄉鎮財政“兜底”的模式,將與經濟發展相關的部分稅種下劃至鄉鎮,賦予其財政和工作的自主權。
沒了“兜底”,鄉鎮首先學會了過緊日子。一些鄉鎮為省取暖費,辦公面積能減就減,食堂等超編服務人員也被大規模清退。
記者在鄉鎮采訪發現,改革后,鄉鎮為了招商引資,過去的糧庫、學校、集體企業的資產能作為項目承載地的都被利用起來了。此外針對鄉鎮缺少建設用地、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等問題,遼寧省還大力發展縣鄉之間的“飛地經濟”。鄉鎮招商引資的項目可以落在縣里開發區,財政收入分成。
據介紹,原有縣鄉財政體制對保障鄉鎮正常運轉和各類支農惠農政策有效落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體制僵化、部分市縣管得“過死”等問題也導致鄉鎮財政保障能力弱化。改革后,鄉鎮活力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
?
相關鏈接:
周琦回應加盟遼寧隊傳言:怎么看?我站著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