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宋延巍(右)做客《海口會客廳》。邵陽 攝
海口網2月22日消息(記者鐘圓圓 邵陽 攝影報道)2月22日上午,海口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宋延巍做客《海口會客廳》,介紹海口市2018年的環保工作的成績,并對2019年的重點工作進行總結,現場分享海口未來落實“禁塑令”的舉措以及春節期間“海口藍”持續多日的秘訣。
空氣質量名列前茅 建成區21個水體全部消除黑臭
“2018年,海口的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宋延巍介紹,回顧2018年,海口空氣質量曾在全國169個城市中排名第一,春節期間“海口藍”持續霸屏,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控制目標,建成區的21個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列入全省城鎮內河湖治理的18個水體在2018年底基本消除劣五類。
海口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在環保督察期間受理的633件舉報件辦結率為100%;對于環保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查處環境違法案件433宗,處罰金額5814.77萬元,分別占全省的比重為40.8%和33.19%,案件數量與處罰金額在全省均排名第一,處罰金額較上年增長54%;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在南渡江龍潭段、永莊水庫這兩個飲用水源地共排查出生活污染源、農業面源、物流倉庫等12個環境問題,均按照要求整治、搬遷或者取締;城鎮內河湖水體治理工作顯著提升,美舍河、五源河、東西湖的治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并作為典型經驗進行推廣。
“從除夕到2月21日為止,海口的空氣質量都還保持著‘一級優’。”宋延巍認為“海口藍”得益于全市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嚴格執法,緊盯運輸、銷售、儲存、燃放等重點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工作實效,廣泛深入宣傳禁燃煙花爆竹,使市民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接受清潔綠色的過節方式。
2019年重點守衛藍天碧水凈土 分步驟實施“禁塑令”
對于2019年的工作重點,宋延巍表示,今年海口的環保工作將重點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組織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暨“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持續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海口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將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主動對標生態環境質量一流國家和地區,高標準、分階段、分步驟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在保持一流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重點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上創新;海口啟動建設領先全國、覆蓋全市的大氣、水、土壤“三位一體”環境監測監控系統,目前正在進行布局謀劃和論證;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的“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將會提上日程,全面梳理區域生態環境狀況,以環境質量與安全維護為基準,建立基于環境管控單元的空間管控體系,將每一個環境管控單位相應的管理要求與任務措施予以明確,形成一套系統性、精細化、空間可落地的環境質量管控體系;海口還將通過加強與12345熱線平臺聯動、強化網格化監管體系、推進市區兩級執法一體化等舉措,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懲處力度,打造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海口2019年將持之以恒抓好龍昆溝等32個水體的常態化治理工作,加大建成區范圍之外的水體整治力度,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工程,涉及到全市249個行政村、2200多個自然村。
對于備受市民關注的海南“禁塑令”,宋延巍表示,海口將分類分階段穩步推進禁塑工作,首先實施旅游景區、大型超市等重點行業禁塑工作,以此引領和帶動各行業、各領域分階段逐步禁止塑料袋、塑料餐具、農用地膜、快遞包裝等領域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產、銷售和使用;緊密結合海口正在開展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完善塑料制品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實現生活垃圾中塑料制品分類收集,合理規劃建設塑料制品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網點,探索在飲料瓶等一次性塑料標準包裝物領域推行押金回收制度;強化市場監督執法閉環管理,利用禁塑工作管理大數據平臺,將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產企業信息和產品信息納入平臺管理;大力宣傳引導并推行綠色生活方式。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