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農業更強
龍華區舉辦鄉村振興青年創業服務座談會
如何挖掘鄉村自有價值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背景下該怎樣培養“新農人”……日前,一場關于推動鄉村振興的“頭腦風暴”——龍華區鄉村振興青年創業服務座談會舉辦,返鄉創業青年、駐村第一書記、創業服務專家、龍華區各職能部門圍繞“鄉村振興”展開了多層次對話。
遵譚鎮返鄉創業青年吳雄第一個發言:“我們在村里開展種桑養蠶,這對于精準扶貧來說是一個投入少、見效快、收益高的產業,目前我自己種植了10畝,有不少村民也表現出種植意愿,我希望能夠帶動農戶一起發展,共同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吳雄的現身說法,讓現場氣氛活躍起來。遵譚鎮農業領域代表吳淑海則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遵譚古法紅糖切入,道出目前鄉村農產品營銷的痛點“:遵譚古法紅糖有較高的知名度,但總的來說仍是處于無品牌、無包裝的低層次銷售模式。”隨后,與會人員現場激烈探討、交流,提出應謀劃打造遵譚古法紅糖的統一品牌形象,共同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帶動當地產業經濟發展。
會上,不僅有返鄉創業青年發聲,也有駐村第一書記積極為本村集體經濟代言。“我先打個廣告,我們村的優勢就是種菜,菜農都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種出來的葉菜十分可口。”新坡鎮農豐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再東激情洋溢的開場,勾起了大家的興趣,緊接著,他又介紹了該村蔬菜集體經濟在銷售上的新做法,“我們目前正在打破傳統銷售方式,對接超市、學校、小區等,把優質葉菜從田間地頭直接供應到市民餐桌。”
聽到這里,作為創業服務專家,海口市青年創業就業促進會秘書長吳坤仲向楊再東提出建議“:我們可以結合青創會資源,組織電商企業到你們村里,以推介會的形式幫助你們擴大銷路。”
當前,濕地保護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去年,海口更是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濕地保護志愿者周緣大學畢業后便扎根新坡鎮仁里村,為鄉村濕地保護作出頗多貢獻。他在會上建議,應打造濕地農業示范基地,并以此向貧困戶推廣,助力脫貧攻堅,“比如發展錯峰上市的水生蔬菜、花卉,以及富有田園特色的濕地大米等產品,促進當地農民增收。”
“此次座談會,感覺到創業青年對農村農業的激情和熱愛。”龍華區區長郭剛表示,鄉村振興核心在“人”,下一步龍華區將不定時組織專家為創業青年答疑解惑,區政府各部門為各位創業青年做好服務,齊心協力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讓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農業更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