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確教師不得通過微信QQ布置作業
記者調查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現狀
◎ 雖然各地相繼出臺了相關規定,但教師通過手機微信或QQ等方式布置作業的情況依然存在
◎ 減負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評價權力過度集中,評價標準過度單一。需要改變教育的評價方式,讓評價方式多元化,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學校的主導作用、家長的配合度應該相輔相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要各司其職負起責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對《關于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QQ對學生及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作出回復。根據回復,教育部將明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現象。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教師通過微信或者QQ布置作業以及讓家長參與批改作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用此種形式布置批改作業確實比較方便,也讓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了更多的參與感,但這是否存在一些問題?帶著疑問,《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各地規定相繼出臺
不得依賴電子產品
據記者了解,關于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以及不得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的問題,其實早有相關政策法規予以規定。
早在2016年2月,《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學校要加強作業管理,不得布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下載并打印作業。
2018年4月,《山東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作業批改必須由教師完成,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復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
上述通知中還提到,要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明確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隨后,各地相繼發布相關通知或方案規范此類問題。
2018年11月24日,西安市教育局、市衛計委聯合發布《關于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十項措施的通知》,規定“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
2019年2月,浙江省教育廳聯合八部門發布《浙江省教育廳等九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告,明確嚴禁使用App布置作業。公告同樣提到,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嚴禁使用APP布置作業,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
記者通過梳理上述通知或公告發現,不管是從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情況考慮,還是從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考慮,從部委到地方都出臺了相關通知或方案,規范“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把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問題。
微信布置作業成常態
家長耗時費力有怨言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采訪發現,雖然各地相繼出臺了相關規定,但教師通過手機微信或QQ等方式布置作業的情況依然存在。
“老師幾乎每一天都采取微信布置作業。”天津市薊州區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家長吳女士告訴記者。
據吳女士介紹,每天,老師會把作業拍照發到群里,有時是拍書上的題,有時是拍老師手寫在紙上的作業。
吳女士說:“許多發在群里的作業根本無法打印,即便能把照片打印出來,效果也很不好。而且每天打印也很麻煩。這就需要家長將題目抄下來,讓孩子來寫。有時候老師留的作業有一些圖形圖畫,我抄下這些題就會花費一個多小時,而孩子一會兒就做完了。”
吳女士告訴記者,這只是一方面,有時候老師還會要求家長在孩子的作業上簽字,而簽字就需要家長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后,對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并且檢查是否有錯誤。
記者了解到,每個學科的老師要求也不同:語文老師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后家長簽字,錄制視頻上傳到家長群;數學老師要求家長幫助檢查批改,并且還有格式,不能打大勾,必須每道題都打勾,必須使用紅筆;英語老師會布置聽寫作業,需要家長聽寫完后簽字確認,這需要家長監督孩子改錯、記憶。
“我英語不好,根本輔導不了孩子。許多家長和我的情況一樣,根本不會說英語,甚至普通話說得都不標準,所以有時候對于有一些聽寫作業,我們感覺難度很大。”吳女士說。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吳女士也有自己的辦法,有時候她會讓能說英語的弟弟幫忙聽寫。據吳女士介紹,很多家長都有自己克服困難的方法,例如用手機搜索單詞再通過播放語音進行聽寫。“但這樣太耗時耗力了。”
吳女士稱,作業還只是一件小事,就怕老師留的作業有畫手抄報。“這個作業孩子根本畫不好,就像是給家長留的作業,有時候孩子只能寫幾個字,其余全是家長來完成。”吳女士無奈地說。
如今,她每天下班后,即使自己很累,也還要打起精神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批改作業,批改之后再幫助孩子改錯。
“很多其實都是老師的工作。有時候作業過多,我們也會聯合在家長群里反映,老師就會適當減少一些,但本質都沒有變,孩子的作業仍需要家長參與。”吳女士直言,“我們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家長也是老師的學生。”
而那些本來可以在課堂環節完成的事情,如今被安排到微信上進行,無形中也增加了家長們的負擔。
據記者了解,家長不僅被布置作業,甚至還要與孩子一同接受教育,因為學校有很多安全教育、知識競答作業,通過手機答題完成。不少家長向記者吐槽,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根本就是留給家長的作業,是家長在完成教育,如今家長們戲稱自己內心會有一種被家長群支配的恐懼。
北京某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也有同感。
李女士告訴記者,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4點后,她的手機就開始響個不停,因為在其兒子的班級作業群里,當老師布置完作業之后,家長們就開始陸續讓孩子交語音或視頻作業了。
“讀拼音、背單詞、背課文,就連數學都能布置視頻作業,比如動手擺火柴棍,演示加減算法。”說起微信作業,李女士的口氣中透出些許無奈。
“因為孩子小,才上一年級,很多作業幾乎需要家長和他一起,一筆一畫完成,如果沒有按時完成,第二天老師會在群里點名批評。不僅孩子挨罵,家長也跟著挨罵。”李女士說,班級里有40多人,老師在微信群里的點評其實并不多,她甚至認為老師們并不會將每個孩子的語音或者視頻都點開了一個個觀看。
“既然這樣,那么采取微信作業的效果也不大。”李女士說。
擔心學生忘記功課
授課老師有話要說
不過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微信布置作業的問題,有些家長稱可以理解和支持。
家住江西省宜春市的李先生對于老師用微信布置作業的方式很支持。他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二年級,有時候孩子會忘記或者不清楚作業的具體情況,如果自己能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師布置作業的情況,就會省去一些麻煩。
“微信不收費又方便,老師布置作業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及時看到,這樣既方便了我們監督孩子的作業情況,也避免了孩子對作業有所遺忘。”李先生說,“在家長群里,許多家長經常主動問老師今天的作業是什么。”
也有不少家長對記者稱,雖然微信布置作業確實更加方便快捷,但在無形中將很多負擔給到了家長,雖說孩子的家庭管理和教育非常重要,但對于家長來說,過多的負擔不僅讓家長很累,而且容易導致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矛盾沖突。
而天津市某小學二年級的班主任則對記者說:“其實我們也不想通過微信布置作業,但是自從有了家長群,每天總會有家長在群里問作業是什么。甚至沒等孩子放學就開始問。我剛回到家,微信里的家長群就滴滴響個不停,甚至還有好多家長會私聊問作業是什么。”
這名班主任告訴記者,有時候,家長不看群里的聊天記錄,自己已經在微信上發過一遍作業情況了,過半個小時后又有家長問相同的問題,只好再發一遍。“甚至要發十幾遍。到了深夜,還有學生家長在問今天的作業是什么。”這名班主任稱自己也很無奈。
“所以,為了避免孩子們記不清作業,我也只能每天到微信群里說一遍,因為總有孩子抄作業不仔細而抄錯的,或者沒有抄寫清楚作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我們有時候也很為難,如果不在微信群里發布作業,家長們會擔心孩子沒有弄清楚作業。發布了作業,家長們又會嫌麻煩。”這名班主任對記者說。
(記者韓丹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