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多舉措應對“菜賤傷農”
市民積極購買“愛心菜”幫助菜農增加收入
1日,市民在民生農貿市場購買本地蔬菜。記者 蘇弼坤 攝
為了積極應對葉菜收購價波動等情況、統籌“菜籃子”工程及保供穩價工作,2月28日,海口市召開“菜籃子”座談會,計劃籌備建立海口市“菜籃子”保障協會。協會將通過引入大型蔬菜基地、合作社、蔬菜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等作為成員單位及會員,發揮協會作用,促進海口蔬菜產銷鏈高效銜接,有效降低菜價,實現保供穩價的目的。
記者3月1日從海口市農業部門獲悉,2019年2月份以來,海口市生產的10種主要葉菜田頭收購價格為平均1.23元/斤,低于成本價1.6元/斤,比1月份均價環比下降38%,比去年2月份1.5元/斤同比下降18%,葉菜價格指數保險二月份預計出險賠款金額約450萬元。
□見習記者 周德曉
菜農收獲忙,市民購買“愛心菜”
3月1日,記者走訪了金花市場、山高便民市場等多家農貿市場,在美苑農貿市場內,記者發現諸如菜心、上海青、小白菜等基本菜的菜價普遍為3.54元/斤,而田間的收購均價為1.35元。
“近期有聽說蔬菜采購價格變低了,所以這幾天出門買了比平時更多的青菜回家。”正在買菜的市民許惠芳坦言:“菜農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這幾天會多買一些‘愛心菜’,力所能及幫助他們。”
由于氣候、運輸等原因,海口菜價難免會有波動。“這些也是正常現象,政府部門要在菜貴的時候積極平抑,保供應,讓老百姓吃得上菜,吃得起菜。同時,菜價賤的時候,則要為菜農著想,為菜找市場找銷路,不讓‘菜賤傷農’,影響到菜農種菜的積極性。”市民許建欣建議道。
在金花市場內,記者也發現了一些將自己種植的葉菜挑來售賣的菜農。蒼西村菜農余桂芬告訴記者,為了增加收入,她挑選了質量好的蔬菜來市場售賣,市民對于這些蔬菜非常喜愛,購買量較大。
3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口市蒼東村蔬菜種植基地,菜農王和鋒告訴記者,雖然前期菜價都持續走低,但在葉菜價格指數保險的支持下,大家的損失少了很多。
除了在市場購買本地蔬菜外,也有一些市民選擇直接前往蔬菜基地購買蔬菜。記者在基地外的蔬菜收購點看到,有一些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也在向菜農購買葉菜。
農業部門主動應對菜價走低
針對近期來海口市出現菜賤傷農情況,農業部門積極主動應對,采取相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菜農損失。
海口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入2019年以來,農業部門持續有效協調保險機構加強葉菜價格指數投保,加快理賠工作,日前已將一月份的出險賠款金286萬元送達菜農手中,接下來二月份出險賠款金將盡快送達菜農及種植企業。
為防止出現“菜賤傷農”,影響菜農種植積極性的情況,市農業局還協調了市菜籃子集團增設田頭收購點,加強收購和調運調劑;并且通過在農貿市場設立基地直銷點,動員電商銷售,減少中間環節,讓利于菜農,最大程度將蔬菜銷售出去。
此外,海口市農業部門還加強蔬菜生產計劃的指導,確保了海口市蔬菜的生產銷售健康。
多方支招破解葉菜收購價低
海口部分位于坡地的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條件好,現在蔬菜保持在常年連種八九茬,如此頻繁的種植有時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市場收購價就會出現低迷,加之這樣高強度的種植對土壤環境和葉菜品質都有損害。
海口海農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程方遒建議,在天氣較好的冬季,全市葉菜供應充足的時候,政府可以出臺扶持和鼓勵政策,讓這幾個基地實行輪種休耕制度,種植豆科、茄科類作物,以提升土壤環境。
當前,雖然市民對于面臨低價收購的葉菜蔬菜踴躍前往購買,但個人所能夠購買的數量十分有限。海口市菜籃子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應該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全年種植,發展海南全年瓜菜“外銷”市場。我們應根據島外瓜菜的市場需求信息來調整瓜菜種植結構,實行差異化種植,把海南瓜菜從“冬季賣”發展成“全年賣”。這樣既可以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又可解決島外菜輸入后空車返程造成運輸成本高的問題。
?
相關鏈接:
海口籌建“菜籃子”保障協會 多管齊下破解“菜賤傷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