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8:05,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場“代表通道”。在首場“代表通道”中,8位全國人大代表接受了記者采訪。(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如期于3月5日上午8點05分正式開啟。來自7個代表團的8名全國人大代表面對百余家中外媒體,回應重大關切、反映基層聲音。
首場“代表通道”的開篇和壓軸,都站在國家大事之上。
雄安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部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何進展?粵港澳三地如何建設大灣區?代表的回答很提氣。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對外界認為雄安新區的規劃編制慢的問題,直言不諱的解釋:“這樣的慢是我們想要的慢,這樣的慢是為未來的好,這樣的慢是為未來的快。”其中深意不言自明:雄安新區的建設不僅要速度,更要質量。同時,他也透露,雄安新區即將轉入大規模的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月前剛剛發布,而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上壓軸出場的就是粵港澳三地代表,他們分別是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會務顧問譚耀宗,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高開賢。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林少春表示,廣東省要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
綱舉目張,如何行動?林少春表示,廣東要學習借鑒港澳地區的國際化、市場化程度,促進廣東深化改革。廣東以后將重點在規則方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連通、貫通、融通。
大灣區的建設又給港澳帶來怎樣的機遇?譚耀宗在現場展現了港人務實的態度,他希望香港加強跟大灣區各個城市合作,三地之間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
“融入國家越深,澳門未來越好。”高開賢的回答更直接明了。基于這種認識,他相信澳門商界也會積極的投入到、參與到大灣區的發展中。
三位代表在回答問題時,時不時互動致意,回答完問題后還相互握手。這一細節無疑彰顯出粵港澳三地積極投身建設大灣區的友好、包容的態度。
2018年,民營經濟的發展遇到不少挑戰,不少媒體關注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面對記者提問,開門見山的表示:“堅定信念就有信心,中國的民營企業只有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才能成功,只有在中國成功才能走向世界,我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同時,李東生還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各種經營主體平等競爭的環境,進一步完善平等保護各種經濟主體的法律法規,促進民營經濟更健康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的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中說:“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新時代中國人民應有的精神面貌。在今天的“代表通道”上,三位來自基層的代表生動展現了這一點:
來自重慶的馬善祥,在去年兩會期間,獲得總書記點贊:“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像老馬同志這樣的基層干部”。點贊的背后,是他30年如一日在基層從事調解工作的滴水穿石之功;自稱為“土代表”的黨永富,同樣是30年來長期和土打交道,已累計治理污染農田兩千多萬畝;“九零后村支書”程桔奮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建設扶貧車間帶領村民脫貧。
一枝一葉總關情,“代表通道”通的是民心,道的是民意。可以說,40多分鐘的時間里,這條不到百米的“代表通道”,展現的是中國人民追夢、奮斗的精神面貌,丈量的是中國自信、開放的氣度。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