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寧開往上海的K2185次列車上,乘務人員為進城務工旅客介紹就業信息(2019年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直面跨越發展關口的問題和挑戰
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國內經濟轉型陣痛凸顯,邁向高質量發展征程中,關口如何跨越?
跨越關口,關鍵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真正把發展重心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面對生態保護和破壞環境搞旅游兩條路,天津市寧河區堅決選擇了前者。拆除核心區建筑物和景觀設施,進行生態移民搬遷,七里海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葦海蕩漾,野鴨嬉戲。
“好生態能帶來更大發展機遇。”區委書記王洪海代表說,憑借優良生態環境,寧河區天津未來科技城去年引進高端產業企業291家,保護區周邊33個鄉村全部納入“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濕地水鄉”。
陜西省2019年全省工會就業扶貧大型免費招聘洽談會中心會場內人頭攢動(2019年3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跨越關口,核心是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人們注意到,“市場”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關鍵詞。
著眼“放水養魚”、增強發展后勁,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
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
“不管外部環境怎么變,只要企業有硬實力,能生產出高質量、市場需要的產品,就不怕風吹浪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就是要讓企業全心全意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創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非凡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禮輝說。
汽車行駛在陜西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新建村的道路上(2018年8月1日無人機拍攝)。陜西省開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動,極大改善了毛烏素的生態環境,也使沙漠南緣的陜西省榆林市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跨越關口,根本要靠改革,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絕不能松勁,否則前期成果也會受到影響。”福建省三鋼集團董事長黎立璋代表說,下一階段鋼鐵行業將轉到提高質量和行業集中度上來,我們要抓住機遇做大做強。
加快國資國企改革、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聚焦突出矛盾和關鍵環節,改革向深層發力。
“把有利于長期經濟增長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首位,這條主線不能變,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