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3月11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凌友詩: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9-03-11 19:46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3月11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凌友詩:

      我發言的題目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3月1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這是凌友詩委員作大會發言。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我是一個在臺灣出生,十七歲移居到香港的“臺籍港區委員”。家父曾經擔任國民黨海軍副艦長,經歷1958年的金門炮戰。我在眷村長大,從小看到許許多多從大陸各省流徙到臺灣的老兵,卻讀不懂他們眼中的鄉愁。其后我到香港念書,眼界開闊了,對1949年后大陸的成就開始虛心補課。這時,正好也是李登輝、陳水扁進行“法理臺獨”和“去中國化”最猖獗的時候,臺灣迅速變質,我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拿到博士學位后,正好趕上香港回歸,我有幸進入香港特區政府工作,并且開始擔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可以說,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臺灣女孩、一個香港的外來客,今天能歷經“一國兩制”的實踐、共襄兩岸統一的盛舉,并與各位委員一道肩負民族復興的使命,全賴于跳出了臺灣島的狹小格局,更得益于國家不斷的繁榮進步與兼容并包。

      今天,我站在人民大會堂的發言席。我要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我以能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參與國家的政治體制而自豪!

      在此,我愿向大家報告三個體會。

      第一個體會關于中國一脈相承的法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政權的正統。這個地位,在兩岸統一的進程中最為重要。未來兩岸和平協商,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要守住“一個國家、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支軍隊”這個大原則;一旦“臺獨”發生,要擔起吊民伐罪的責任。在我看來,臺灣同胞對統一裹足不前的心理障礙,不是缺乏與大陸血緣和文化的聯系,而是欠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關聯。相信不久將來,中央政府一定能像母親認回自己的親兒一樣,更加明確臺灣居民作為“中國公民”的法律身份,讓他們可以放棄偏狹,像我一樣堂堂正正做“中國人”。

      第二個體會關于中華民族的道統。在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和現代化挑戰之時,馬克思列寧主義經過毛澤東主席和其后歷任領導人適應于中國國情的吸收,形成現代中國一個新的道統。中華民族還有一個道統,歷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而不絕,就是中華文化、禮樂文明。如今,兩岸的道統之爭也已經結束,中國共產黨的新道統接續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法統與道統皆在一身。我深信,我們的民族精神會更加暢旺,未來的中國必將是典章制度粲然大備、禮樂華章風行四海。

      最后,我想說說自己如何看待民族百年苦難。我小時候受過大量的“反共教育”,然而今天,我有能力更為超然地抓住歷史的主軸。中國近現代的戰亂、革命、分裂、分歧,實則都離不開1840。1840最為深遠的影響,是打破我們幾千年來民族內在的秩序與和諧。從此中國人走上一條艱苦摸索的漫長道路,甚至我們用磨折自己的方式來尋求民族的浴火重生。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起伏跌宕存著無限的悲憫與理解,覺得無論個人有什么見解與得失,沒有比國家的生存自主和團結統一再重要的了。我也分外感激中國共產黨和在大陸的同胞,篳路藍縷,讓國家從滿目瘡痍中“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各位委員,我小時候沒有聽過楊靖宇,我聽過戴安瀾。當戴安瀾將軍在遠征路上抗日殉國的消息傳來,毛主席遠在延安親撰挽詞:“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其后,當我知道紅軍追求理想的征途在崇山峻嶺中綿延二萬五千里,當我讀到楊靖宇司令殉國時肚子里只有雜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實在太堅韌了,中華文化實在太偉大了。我堅定相信,中華民族必將復興!祖國也必然統一!我愿鞠躬盡瘁,熱切期待祖國繁榮昌盛與兩岸統一之日的到來。

    ?

    ?

    ?

    [來源: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作者:]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