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聯合發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要求,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當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此外,該《規定》還要求,學校應當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建立并落實集中用餐崗位責任制度,明確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相關責任;還應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利用公共信息平臺等方式及時向師生家長公開食品進貨來源、供餐單位等信息,組織師生家長代表參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管理和監督。
近期發生的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再一次凸顯了機制建設的必要性。在相關事件發生后,有網友建議效仿一些國家的做法,實現學校校長與學生在食堂一起進餐的制度,近期公布的《規定》即對這一呼吁作出了回應。園長、校長陪餐,從可以預想的制度效果看,實現了學校負責人與學生的風險共擔,是校園保障食品安全的理所當然之舉。
當然,陪餐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常態化的運轉才能體現。即學校負責人必須能夠日日年年地陪餐,且這一行為實現與否可監督、可制約。可以想見的是,學校數量非常龐大,要實現學校負責人定時定點地出現在餐桌上,保證負責人與學生吃的是同樣飯菜,保證負責人缺席了可以監督,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因此,高層面的制度設計,能落地到什么程度,還需要各地教育部門及學校留下足夠的細節鋪墊,留出足夠的監督渠道,才能確保這一制度不懸空。
要明確的是,校長陪餐是在校園食品的終端加了一道安全閥,這一長串鏈條,在坐上餐桌之前,可能存有隱患之處并不少。招標、選材、資質審核、人員培訓、流程合規、信息公開……從過往經驗看,這些環節往往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集中區。因此,校長陪餐應是一個切入口,它是重新審視整個鏈條的索引,校園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不止于校長坐上餐桌,而是這一長串鏈條能經得起反復敲打。在《規定》中,也提供了相關的制度建設指引,這些也亟須有效地落實為具體可見的校園環境。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民以食為天”,這兩句話一對照,就不難理解校園食品安全有多么重要。因此,包括校長陪餐在內的制度保障,都應當不斷完善,也理當讓“負責人在場”的精神倒灌回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要嚴肅問責。
(作者:夏研,系媒體評論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