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特色產業“開”出扶貧花
瓊山區甲子鎮發展花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三角梅苗株整齊擺放在院子里。特約記者 黃一笑 攝
瓊山區甲子鎮瓊星村委會沙田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院內院外,整齊地擺放著一盆盆三角梅。幾公里外的花卉基地,村民通過種植花卉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隨著瓊山區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當地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持下,通過發展地方性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花卉種植產業便是瓊山區甲子鎮特色扶貧產業其中之一。
庭院經濟催開“扶貧花”
3月25日上午,沙田村村民游美家院子里,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整齊擺放的近百盆三角梅苗株,令人賞心悅目。“以前每天打零工只有十幾塊錢的收入,現在庭院里種上三角梅,半年后能賣到25元一株,感覺越來越有盼頭。”游美家告訴記者,由于身體欠佳,一直以來只能靠在鎮上打零工維持生活。發展庭院經濟以來,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過去的空閑土地如今變成花草飄香、整齊別致的生態小院。
“三角梅適合當地氣候,且方便打理,在培育的同時還不耽誤村民外出打工務農。”瓊星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黃霜天表示,今年初,瓊山將甲子鎮瓊星村委會沙田村作為試點區域,引入企業發展花卉種植產業,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讓村民足不出戶實現增收創業。
“企業負責提供盆栽、種苗、肥料,并組織農技人員給予技術指導,待農戶培育達標后,按合同約定單價統一進行回收。”黃霜天介紹,花卉幫扶產業利用“企業+政府+貧困戶”的幫扶模式,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為貧困戶脫貧裝上了一道“保險閥”。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瓊星村黨支部以“庭院經濟”作為突破口,深入發動沙田村村民進行花卉種植。截至目前,沙田村已平整閑置土地 26 畝,種植三角梅1.3萬盆,預計年收益26萬元,每戶每年能增收1.3萬元。
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甲子鎮瓊星村赫森花卉基地內,滿眼的萬壽菊、一串紅、四季海棠、孔雀草長勢喜人,10 余名工人正為盆栽除草、澆水、打藥。“在基地上班比以前打零工收入高,還能照顧家人。”瓊星村委會遼山村脫貧戶游梅菊整理花苗的動作嫻熟麻利。
據了解,2014年,游梅菊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在政府的產業、教育、醫療等幫扶下,2016年底實現脫貧。今年2月,游梅菊成為花卉基地正式工人,每天騎電動車來花卉基地上班還不到10分鐘。“生活就像這個花一樣,越來越紅火。”游梅菊樂呵呵地說。
“聘用長期工人優先考慮貧困戶,每月固定工資2500元。繁忙期最多可帶動附近60名村民臨時務工,日薪最多達250元。”瓊星村委會遼山村村長吳乾宗介紹,花卉基地采取“企業投資+村民參與”的方式進行扶貧,以當地貧困戶為主,拓寬村民收入渠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今年預計花卉年產不少于450萬盆,產值達1000萬元。二期計劃再整合500畝土地擴展花卉培育基地,可解決100名村民的就業。
“下一步,甲子鎮將繼續擴大規模,發展花卉種植產業。”甲子鎮副鎮長陳法偉表示,將通過產業扶貧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突破口,引進花卉種植基地,發展小戶“庭院經濟”,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走出一條村鎮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扶貧新路子。
?
?
相關鏈接:
海口脫貧故事:扶貧夜市助力“鴨子”騰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