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嘉賓共話中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建立穩定監管機制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記者 計思佳
在中國新一輪更高層次對外開放中,擴大服務業開放是一項重要內容。服務業的開放,將如何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和對外貿易狀況?金融、電信、交通運輸、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開放,需要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本土服務業是否做好了應對外來沖擊的準備?
在3月27日上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服務業的開放”分論壇上,嘉賓們指出,中國服務業開放正當其時。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將為百姓衣食住行等領域帶來全方位的高質量供給,推動行業充分競爭,帶來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美好生活。
開放服務業將帶來經濟新動能
服務業在中國處于怎樣的地位?對外開放服務業將為中國帶來什么?論壇一開始,幾位嘉賓通過數據分析向大家分享了他們對中國服務業的觀察和研究。
“目前全球來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平均大概70%,發達國家大概達到75%,中國到去年年底達到了52%。這里有一個趨勢,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肯定會提高。其次,中國每年新增130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服務業提供的。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都是服務業領域,這些領域的發展將為我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北京市副市長殷勇認為,對外開放服務業能帶來經濟結構優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對內對外貿易競爭力等好處。
“服務業穩住了,就業就穩住了。就業穩住了,經濟也就穩住了。”鳳凰網財經研究院常務理事曾瀞漪說,目前中國GDP的比重第一產業27%,第二產業28%,第三產業45%,“中國要轉型就是要加大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對中國當前來說特別重要。”
在春華資本集團主席兼創始人胡祖六看來,中國的服務業對外開放正當其時,“相對于制造業,中國的服務業對外開放度不夠。”
開放要滲透衣食住行各行各業
擴大服務業開放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嘉賓們的觀點非常一致,那就是推動行業充分競爭,帶來服務產品的高質量供給,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所以,開放要滲透衣食住行各行各業。
“中國要加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我希望不僅僅是金融服務,也包括醫療衛生、教育、文化,文化包括娛樂、影視、音樂都應該更大地開放。中國的老百姓有汽車開了,衣服鞋子都沒有問題了,吃的也更好了,但醫療衛生服務、教育服務、養老服務等仍有非常大的開放空間。”胡祖六說。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我國醫療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的典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博鰲超級醫院院長、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介紹,在其他歐美國家已經上市的藥品,在中國沒有經過認證,不能在國內的醫院上市。但“國九條”政策允許博鰲超級醫院優先采購使用,“僅一年時間,博鰲超級醫院已經開展了134的手術,引進了人工耳蝸、眼鏡、支架等11個設備,有11個項目是國內首次應用國外的藥品和項目。我希望接下來,國外好的藥物設備在中國能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隨著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很多本地企業擔心會對自身帶來沖擊。對此,佰深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地區總裁張曦軻認為,本地企業應該調整好心態,在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找準自己的優勢。“服務業的服務對象是人,而本土企業對本地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洞悉,大的分銷網絡也是他們天然的優勢。同時,海外企業在產品設計、創新、利用數據和IT信息化的能力上更有競爭力。所以,本土企業和海外企業之間也形成很好的互補關系。”張曦軻說。
建立一致、可預期的監管體制
“在中國的保險行業中,外國企業發揮的作用還非常小。如果進一步開放,我們公司很高興,但在牌照申請上一定要簡化手續,不是去每個省、市去打通關,這對我們非常重要。”論壇上,安聯保險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舉的一個例子引發大家對優化服務業監管體制的思考。
胡祖六說,要真正發揮中國服務業的潛力,首先要放松管制,把過時的、死板的規章制度淘汰出去。其次要市場準入,讓更多的民營資本,更多的國際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的機構、老百姓提供更優質專業的服務。
張曦軻則認為,服務業的監管不在于嚴和松,而在于一致,即所有市場主體內外的一致性、可預期性,“如果能夠做到這些,會大大提升投資人的信心。”
“制度能夠持續,投資才會流進來。”德勤公司全球主席柯睿尚表示,人們尋找投資地點的時候,希望得到可持續的結論和監管制度的前后一貫。公司不希望政策頻繁地變化,因為要投資,并且建立高質量的業務都需要時間,企業希望成果有穩定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