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納粹德國用于運送集中營“囚犯”的列車車廂3月31日運抵美國紐約市,連同關聯大屠殺的大約700件物品定于5月8日開始向公眾展出。
【憶過往】
題為“奧斯威辛:不久前,不遠處”的大型展覽將在紐約猶太遺產博物館舉行。大部分展品系首次在美國展出。開展日選在5月8日,旨在紀念1945年同一天納粹德國投降、集中營“囚犯”獲解放。
美聯社報道,這節有80年歷史的貨車車廂沒有窗戶,由貨輪運抵紐約。當年,納粹德國用這樣的列車把人們從歐洲各地遣送至集中營。
現年92歲的大屠殺幸存者蕾伊·卡納回憶道:“80人擠在一節車廂里,沒有其他設施,只有一只桶供小便……你沒法躺下,只能坐著睡。而且車廂很臭。”
卡納現在依然工作,在曼哈頓任牙科主管。父母在波蘭羅茲市猶太人集中區去世后,她和1個姐妹1944年8月被迫登上火車,前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卡納說,德國人哄騙她們會有更好前程,姐妹倆于是“把能帶的都搬上了火車”,可是一到奧斯威辛,“他們就收走了全部家當”。
資料顯示,大約100萬猶太人和近10萬其他族裔人士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遭遇非人折磨后死亡。大屠殺受害者總共600萬。
【反仇恨】
除了車廂,展覽將展出奧斯威辛集中營裝有倒鉤、可通電的防護欄;納粹黨衛軍使用的毒氣面罩;集中營司令魯道夫·赫斯用過的書桌;為阿道夫·希特勒起草“屠殺方案”的納粹黨衛軍頭目海因里希·希姆萊用過的匕首和頭盔等。部分“囚犯”的個人物品也將展出。
展品來自全球大約20家公共機構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研究專家羅伯特·揚·范佩爾特的私人藏品。范佩爾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親戚先前與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一家住在同一條街上。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記錄她家為躲避納粹迫害而藏身密室的生活點滴,是流傳最廣的關聯大屠殺文字之一。
奧斯威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和西班牙一家策展企業參與組織展覽。
范佩爾特在德國一次拍賣會上買下車廂,他的專家小組對它作了一些修復。范佩爾特說,車廂“象征時空轉換,從人們理解并信任的現實世界到車門打開后與親人永遠分隔、完全陌生的集中營世界”。
紐約猶太遺產博物館董事會主席、房地產開發商布魯斯·拉特納說,數以千計大屠殺幸存者現在紐約市居住,是最后一批能就大屠殺提供個人證詞的人,而這正是展覽為什么那么重要的原因。“我希望這次展覽能激勵所有人聯結過往與現今世界,堅決反對仇恨。”(海洋)(新華社專特稿)
?
?
?
相關鏈接:
一架小型飛機在德國墜毀致3人死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