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水體治理、濕地保護和修復取得好成效
生態沁椰城 濕地惹人醉
優化環境、親近自然,升級后的三角池是海口的生態名片。記者 蘇弼坤 攝
海口河長制湖長制系統測評位列全省第一,建成區21個水體全部消除黑臭,美舍河、五源河榮登全國城市水體治理光榮榜,海口水環境治理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被通報表揚,蜂虎、野生稻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紛紛現身城市公園,海口成功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一年來,海口在全力推進水體治理、濕地保護和修復過程中,生態治理成效明顯,不僅大力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和品質,還讓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福祉。
昔日生態負資產 今朝城市新名片
從今年4月開始,海口市三門坡鎮加樂塘村村民張太利,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加樂湖山塘巡護。他是這個占地面積30畝山塘的“守護人”之一,日常巡查、溝渠保潔和周邊村民的宣教工作都由他和另一位村民負責。
在他眼里,守護這片水清岸綠景美的山塘是他的職責。張太利只是我市103個小微水體“守護人”之一。據了解,我市在狠抓河湖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河、湖、庫、溝、渠、坑、塘“一盤棋”和流域治理、系統治理思路,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基礎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水體治理。
農村小微水體“守護人”的落實,邁出了農村水環境管護的重要一步,也打通了河湖長制的最后一公里。而在市區,周末去鳳翔濕地公園探奇、去美舍河邊垂釣、去五源河看蜂虎,成了越來越多市民的共同選擇,親水、戲水、愛水,大家對水的感觸和理解越來越深。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海口湖塘星羅棋布,河流縱橫交錯,“水城”美譽名副其實。一年來,我市在水體治理中,融入先進理念,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治理方法,以美舍河治理為突破口,逐步向全市32個水體全面開展水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
不僅如此,海口還通過以改善水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目標,積極開展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構建江河湖水質優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穩定、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水生態環境格局,讓以往的水體生態負資產變成今朝城市新名片。
經過綜合整治后的三角池片區環境優美。記者 蘇弼坤 攝
濕地建設惠民生 水城神韻正呈現
“這是我見過水菜花最多的點,也是我見過水角最多的點。”近日,濕地志愿者谷峰前往昌旺溪探秘。除了珍稀植物水角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菜花外,讓谷峰癡迷這條河流的還有兩岸隨處可見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蕨和野生稻。連同行的海南大學植物學研究生鄧吉良都感嘆海口濕地類型多、濕地動植物豐富。
海口濕地面積29093.09公頃,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濕地率達12.7%。其中,有被譽為 “中國紅樹植物基因庫”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擁有全國唯一熱帶火山熔巖地貌的羊山濕地,有集顏值與凈污功能于一體的八級梯田人工濕地……
一年來,海口通過“濕地+水體治理”,將美舍河打造成了穿城而過的景觀河;通過“濕地+水利工程”,將五源河變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通過 “濕地+生態修復”,讓東西湖重換昔日“地標”光彩;通過“濕地+土地整治”,潭豐洋近萬畝火山熔巖濕地得以保留……
海口在濕地建設過程中,通過科學規劃,根據不同的濕地特點因地制宜,打造出了特色分明的濕地公園。2018年10月25日,在迪拜舉行的《國際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海口憑借優良的濕地資源,成功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據了解,海口將打造4個國家濕地公園、3個省級濕地公園以及45個濕地保護小區、羊山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至2025 年,濕地總面積達到31918.09公頃,濕地保護率在60%以上……
如今,市民與海口濕地的“邂逅”無處不在,去東寨港探奇“海底村莊”的神奇、和紅樹林來一場親密接觸、到羊山觀賞造型各異的古井和獨特的火山民居、去五源河追尋“最美小鳥”蜂虎的蹤跡……
在海口,從濱海濕地到內陸河湖,從市中心的美舍河到郊外的潭豐洋,海口濕地與市民相依相伴。水城神韻,正在海口呈現。
?
?
相關鏈接:
海口三角池片區:可游可賞可休憩 人景合一最宜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