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縣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匯處,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羅霄山脈扶貧攻堅特困片區縣。受組織委派,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養護保通處處長燕科于2018年4月27日到安遠掛職鍛煉,任安遠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負責交通運輸對口支援和交通扶貧工作。他在安遠有哪些心得感受?一起來看↓
贛南蘇區是一片紅色熱土,承載著一段苦難輝煌的革命歷史,記錄著無數先輩黨性錘煉的生動事跡。掛職之行,也是一次難得的尋根之旅。踏上安遠紅色土地的那一天起,我始終帶著敬佩之情、感恩之心,希望盡快融入這塊紅土地,為這塊紅土地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從城市到山村,從機關到基層,如何盡快融入一線工作,是每位掛職扶貧干部均需經過的第一道關口。我來到安遠后馬上投入到基層一線調研中,先后到贛南地區10個縣(區)的40余個項目點開展集中調研,從不同視角學習各地經驗,從全局層面了解贛州各地情況。同時,我也深入全縣18個鄉(鎮)、車頭鎮各村各組,完成了掛點鄉(鎮)轄區內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走訪調研,特別是對自己掛點的官溪村44戶貧困戶進行了逐一深入走訪,切實摸清摸實了家底、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意和群眾訴求,提高了對農業、農民、農村工作的熟悉程度。
燕科(右二)在基層調研
下鄉、到村、入戶 真心為民解困
2018年,是安遠縣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時間緊、任務重,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并非易事。自從擔任車頭鎮扶貧團團長、官溪村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以來,為了推進全鎮的脫貧攻堅工作,我把下鄉、到村、入戶作為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最密集的一個月里有20多天在都下鄉走訪,全面排查了車頭鎮各村的“空心房”整治、安全住房、“兩業”覆蓋等方面存在問題。
到車頭鎮開展工作后,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農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由于歷史和體制等原因,車頭鎮閑置“空心房”一直存量較大,不僅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而且又浪費土地資源,阻礙鄉村發展。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村民因循守舊,認為老宅不可拆,使得鎮里不少村組的“空閑房”整治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為打開工作局面,我帶頭動員自己結對的2戶貧困戶,先行對他們名下的“空心房”進行拆除,以打消其他群眾顧慮和等待觀望思想。此后,不少群眾也紛紛關心、支持、主動參與到“空心房”整治工作中。
按照縣委縣政府扶貧工作要求,我結對聯系了8戶貧困戶,只要沒有會議和政務活動,我都會抽出時間到每戶貧困戶家走訪一遍,同親戚們拉家常、問冷暖,與他們一起分析查擺致貧原因,幫助制定有針對性的脫貧致富措施。
貧困戶陳日新對扶貧政策不了解,因家庭勞動力增加,低保被取消,一直對村干部心存芥蒂。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耐心細致地到他家里上門走訪,宣講享受低保的有關政策,使他對黨和政府的扶貧舉措有了深入了解。同時,還協調鎮里和村委會,免費為他提供了一間臨街店面,幫助他實現了穩定收入來源。在一次日常下鄉調研中,我得知龍竹村磧腦小組村民歐陽水鳳因為生活困難,沒有錢治療白內障,導致左眼失明。第二天,我聯系了縣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爭取免費治療政策,圓了她重見光明的心愿。
進村入戶調研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農村“老人住老房”、“有兒不養”等現象較為突出,影響了扶貧工作的效果和質量,對下一階段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將是嚴重掣肘。去年中秋佳節之際,我組織官溪村村委、幫扶單位金融局為村里百余位老人組織舉辦了第一屆“官溪村2018年敬老日活動”,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可以潛移默化的促進純樸民風的形成。
打造“四好農村路”的“典型樣板”
交通是發展的先行官。作為分管交通運輸、公路工作的縣委副書記,為盡快推動各項政策、項目落地實施,我多次到鄉(鎮)基層一線、部門單位調度工作,到項目進度滯后鄉(鎮)現場辦公。過去的2018年,在不懈努力之下,安遠縣基本實現了進村主干道提質擴面、20戶以上通組路、公路有效管護、電商物流進村、路域環境提升五個全覆蓋,走出了一條貧困縣建設“四好農村路”助力交通扶貧、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打造了欠發達縣份建設“四好農村路”的“典型樣板”。
邀請技術專家實地指導
2018年9月安遠縣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命名為2018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與此同時,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安遠縣催生生態觀光果園20萬畝,特色產業合作社200多家,發展起淘寶網店1800多家,涌現了“紅薯村”“山藥村”“蜂蜜村”等50多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新村。近三年來,全縣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長32%,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8%。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13.9%下降至2018年底的0.72%。
如今,一條條暢達的“四好農村路”,就像一根根琴弦般,在安遠紅色土地彈奏出一曲人和、民富、鄉村美的動人樂章!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扶貧考察團赴三亞市和五指山市學習考察
海口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工作會議
扶貧安置房豈能建成“豆腐渣工程”
促進貧困群眾增收 儋州今年推出9種消費扶貧模式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