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實際放眼長遠,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路徑
保亭:特色產業強村富民
綠油油的葉片間,綻放著一簇簇紅色、黃色的花朵。5月1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南林鄉萬如村脫貧村民吉其平一邊管理蘭花,一邊興奮地說:“這個蘭花基地讓我在家門口掙錢,也讓我們村莊風景更美!”
包括蘭花在內的多個產業,助力該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基礎。統計數據表明:一年來,全縣整合財政涉農扶貧資金2.28億元,其中包括農業產業扶貧項目資金4943.9萬元,實現凈脫貧1409戶4911人、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的138.34%,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27%。
“萬如村的村名,寄托了當地百姓期盼萬事如意的美好愿望,現在建起產業基地讓村民們脫貧致富,終于圓了幾代人的夢!”南林鄉黨委書記黃照儒說,該鄉投入近1800萬元,著力打造“蘭花相約、美麗小鎮”品牌,已建成5個品種不一的蘭花基地,在實現差異化發展基礎上,未來將向多個村輻射和擴大種植規模。同時,該鄉還發展了香水椰種植和豪豬、肉鴿、黃牛養殖等產業,并建起了推動產業循環發展的有機肥廠。
南林鄉統籌發展生態循環的特色產業,是保亭產業興旺的一道縮影。
保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初,從省直和保亭縣直機關各單位共抽調了198名優秀干部,組成覆蓋保亭9個鄉鎮、60個行政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在建設美麗鄉村同時,我們努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保亭響水鎮合口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周剛說,合口村引進了海南合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康養民宿項目,并推出融合三次產業的黎家手工皂,作為第一產業,手工皂按比例添加純豬油、艾草、薄荷、檸檬、玫瑰、雞血藤等原料;作為第二產業,黎家手工皂有不同造型,并延伸包裝、物流等產業;作為第三產業,手工皂成為游客們的伴手禮。
努力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保亭,為鄉村振興提供著有力載體。該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副局長顏春海說,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元素,保亭建起一批民宿、美麗鄉村,加快融入“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并推出了毛感鄉村行、什玲鄉村行、六弓鄉村行、南林鄉村行等消費扶貧自駕車鄉村旅游“四大線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提升群眾內生動力。以保亭加茂鎮共村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為例,這個村每周一次的電視夜校課堂,每次都有滿座的“大”學生——貧困、脫貧村民提前報到并認真聽講。這緣于村里注重扶產業、扶思想、扶機制,將貧困村民在電視夜校考勤折算成共村巾幗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股份。
為了強村富民,今年保亭進一步推行“扶上馬送一程”的激勵機制:對每個貧困村投入不少于50萬元的資金,助力壯大村集體經濟;設置貧困戶發展產業獎,對年度經營純收入超過4000元的貧困家庭予以獎勵;對外出務工的貧困群眾,給予交通補助和務工補貼;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用好村規民約和“紅黑榜”;在確保所有貧困人口脫貧和鞏固提升基礎上,探索將幫扶政策向收入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邊緣人群”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保亭探索民族文化“請進來,走出去”路徑。
保亭引進美國探索集團與呀諾達共建文旅項目,將為當地農民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赴內蒙古、北京、云南、上海、安徽等省份舉辦了多場“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讓黎錦等文化產品“叫好又叫座”。該縣農民胡春芳、黃桂瓊、周秋梅等編織的黎錦,2018年人均銷售收入突破了2萬元。
力促民族文化與特色產業兩翼齊飛,保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大有可為。“要把保亭放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大格局中來謀劃工作,立足全省看保亭,放眼全國看保亭,走向世界看保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昱正表示,要不斷開創保亭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新局面。(本報保城5月1日電)
?
?
相關鏈接:
鄉村振興,要重視培養年輕村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