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建“四心”服務品牌 筑牢調解“一線堡壘”
海口市龍華區城西司法所近3年調處成功率97%
龍華區城西鎮地處海口市城郊結合部,下轄6個村委會和13個居委會,總人口約16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約占一半。相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治安情況,使得城西鎮的社會矛盾糾紛多發,維穩壓力較大。
“城西司法所堅持發展‘楓橋經驗’,整合資源、多元聯動,強隊伍、提效能、保穩定,推動人民調解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積極促進作用。”城西司法所所長、城西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吳成育說。
近3年來,該所共調解矛盾糾紛968件,成功調解939件,調處成功率97%,無一起因調解不力而引發民轉刑案件或群體性上訪事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融入”“一盤棋” 構建多元化大調解格局
2018年9月,10余名幼兒園家長因無法正常退費在龍華區信訪大廳上訪。經了解,海口市龍華區迪某幼兒園由長沙迪某有限公司負責經營,因與王某之間存在糾紛,王某強行接管該幼兒園,造成長沙迪某有限公司無法正常經營幼兒園。而雙方之間的矛盾又直接導致了部分已向幼兒園支付學費的孩子無法正常上學,家長們便要求幼兒園退學費,但園方卻遲遲未退。
了解情況后,龍華區司法局、區法院、區信訪局和區教育局等多部門組成聯調小組,連夜對該起糾紛進行調解。在聯調小組的努力下,糾紛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現場17名幼兒園家長及長沙迪某公司法人代表姜某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并申請司法確認。
“以多元協作為抓手,提升人民調解實效。”吳成育說,近年來,城西司法所一方面主動融入區級“訴調對接”平臺,與區法院聯動協作,實行人民調解員與法官“問題聯治、糾紛聯調、法治聯創”;主動融入區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聯動中心”樞紐和“12345海口智慧平臺”等聯動體系,確保區司法局和鎮政府派發的矛盾糾紛調解聯動指令辦件接得住、辦得好。另一方面,加強資源協同,充分發揮市人民調解專家庫、“所所聯合”、“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等專業資源優勢,豐富人民調解形式,下沉人民調解工作重心,將人民調解與法治宣傳、法律援助融合成調解“共同體”,推動構建調解“一盤棋”格局。
熱心細心耐心公心 消除矛盾在“萌芽”
5月7日,在城西司法所里,23名專職人民調解員正在參加培訓,吳成育與專職調解員展開深入交流。“舉辦專職人民調解員培訓活動,有助于提升人民調解員的工作水平,提高糾紛化解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民調解員隊伍。”吳成育說。
近年來,城西司法所以加強“專職+兼職”調解隊伍建設為根本,以豐富“信息化+專家庫”資源為支撐,筑牢人民調解“一線堡壘”。從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知識分子、老政法干警“五老人員”中選聘了9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從大專以上學歷群體中選聘了14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建立一支由23人組成的覆蓋全鎮的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
同時不斷充實兼職調解員隊伍,發揮兼職調解員熟悉社情民意、熱心社會公益等職業化特點,因地制宜、統籌調配23名專職調解員和74名兼職調解員,形成優勢互補,發揮出“1+1>2”的人民調解效能。
“只要一部手機,可以實時在線視頻調解。”記者了解到,專職人民調解員通過統一使用“智慧調解系統”手機APP,實時在線視頻調解,動態掌握糾紛排查和調處情況并通過APP及時上傳、聯動調處,實現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網絡化、智能化、動態化,將矛盾激化控制在源頭和萌芽狀態。
吳成育介紹,專兼職人民調解員在接待群眾時像“春風般”熱心,在摸排研判信息時像“繡花般”細心,在調處化解工作時像“慈母般”耐心,在把握調解尺度時像“包公般”公心,使人民群眾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
相關鏈接:
海口“五個牢牢把握”推動人民調解工作不斷升級
海口:構建“大調解”工作機制 助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海口推進“12345+人民調解”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