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
是汶川地震11周年紀念日
是成灌鐵路開通9周年紀念日
也是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節
曾經站在廢墟等待父母的小學生張森
如今成為了列車炊事員
曾經堅守在成都站組織旅客乘降的陳敏
如今也成為了一名大學生的母親
......
11年,有些事情已成往事
有些故事未完待續
?
“一直等待父母來接我
但渴望看到的那兩個身影最終沒有來......
千言萬語也抵不過兩個字‘謝謝’
我要把感動與愛繼續傳遞下去。”
成都客運段T8次列車炊事員 張森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張森11歲,在都江堰幸福小學讀書。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大地震動,四周傳來刺耳的碰撞聲,小張森和同學被嚇得哇哇大哭。震動平息后,張森一直等待父母來接自己,一直等,一直等......而渴望看到的那兩個身影最終沒有來。
在中國兒童基金會的幫助下,張森來到山東日照安康家園學習生活。一年后,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建成,他與在日照一起生活的522名地震遺孤,一同乘坐K1968次列車返回家鄉。短暫的旅程,讓張森對列車充滿親切與向往,他與乘務員“小姐姐”拉勾約定,長大后一定到列車上工作。
如今張森成為成都客運段T8次列車的一名炊事員。“千言萬語也抵不過兩個字‘謝謝’,我要把感動與愛繼續傳遞下去。”
“希望女兒平平安安、健康快樂
對于經歷過災難的人來說
沒有什么能比平安和健康更為可貴的了。”
犀浦車站站長 陳敏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陳敏是一名客貨運科專工。地震發生當天,陳敏立即投入現場支援,在客流量最大的成都站組織旅客乘降、疏通出行通道,為搶險列車開通提供條件。
陳敏回憶說:“當時完全不分白天黑夜,隨著搶險列車的集中開行,客貨運輸組織難度也明顯增大,都不知道當時是怎么干過來的。”
2010年3月,陳敏調入成灌鐵路籌備組,與這條“帶領著沿線災區重生”的道路緊緊捆在一起,這一捆就是9年。修建僅用了18個月的時間!”陳敏感嘆道。更讓她感嘆的是這條鐵路不但修建快,而且功能新——成灌鐵路成功實現了16項自主技術創新。
今年1月,成灌鐵路公交化運營正式拉開帷幕,鐵路地鐵實現通站換乘,極大地方便了沿線旅客出行。
地震時,整個成都站站前廣場和車站里都擠滿了人。5月12日整個通宵,陳敏都在車站組織疏導、安撫旅客情緒,直到5月13日才見到自己的女兒。“女兒現在上大學,我只希望她能平平安安、健康快樂。對于經歷過災難的人來說,沒有什么能比平安和健康更難能可貴的了。”
“我要和爺爺、父親一樣
用軍人的意志為鐵路安全暢通不斷奮斗。”
成都工務段彭山綜合維修車間大機操作手 尹恒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尹恒還是入伍不到兩年的新兵。得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后,他所在的部隊立即進入緊急狀態。
作為挺進地震中心的先頭部隊,尹恒所在的部隊一直在與時間賽跑,向震中心前行。那是一條被山崩地裂毀損得沒有路的路,是一段與死神較量的艱險歷程。抵達映秀鎮漩口中學時,當老百姓看到他和戰友們趕到時,激動地鼓起了掌,口中喊著:“解放軍來了!解放軍來了!”
“我們負責一所小學的救援工作,不少孩子被困在坍塌的樓里。當我們成功把被困孩子救出的時候,家長直接跪在了我們面前,那一刻,我真正地意識到我們的工作有多么重要。”
在災區,尹恒和戰友連續奮戰了100天,救災過程中他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自己還親手把一位戰友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
如今,他成為了一名鐵路職工,和自己的爺爺、父親一樣用軍人的意志,為鐵路安全暢通不斷努力奮斗著。
“馬上就要退休了,每當看到這些年輕人
我就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朝氣
對鐵路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成都機務段內燃機車乘務員 張孝余
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許,張孝余值乘的45707次貨物列車在穿心店站完成調車作業后,正向廣漢方向行駛。
突然,車體開始晃動,隨之而來的是山崩地裂的巨響。張孝余一把推下“大閘”,迅速對列車采取緊急制動,隨后向副司機喊道:“地震啦!”
年輕時,張孝余是一名軍人
回過神來,張孝余發現距離自己不遠處正是穿心店小學,平日里朝氣蓬勃的校園,剎那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滿是哭泣與呻吟。張孝余想都沒想,第一時間加入到搶救被困師生的隊伍中。
一個、兩個、三個……夾雜著無比復雜的心情,張孝余不停地徒手翻刨,成功救出六名被壓師生。
接到單位回段命令后,張孝余又回到成都局救援搶險隊,駕駛“搶”字頭列車,向災區運輸道砟、板房等重點救援物資。
今年是張孝余在火車司機崗位的最后一個年頭,即將退休的他帶出過許多和他一樣優秀的徒弟。“每當看到這些年輕人,我就會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感覺擁有一種能戰勝一切困難的韌勁。”張孝余說。
當年歷經生死的鐵路人
現如今依舊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
用堅守書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經滿目瘡痍的地震廢墟
現如今也成為欣欣向榮的生活樂園
今天,讓我們把最真摯的祝福
送給巴蜀之地
送給最可愛的鐵路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