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長買戒尺教育孩子好嗎?業內: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戒尺自古以來就是私塾先生的“管教神器”,對學生起著一定的震懾作用。記者發現,如今戒尺風靡網絡,線上店鋪月銷量高達近萬筆,儼然成了“網紅”,很多家長跟風購買戒尺震懾孩子。業內人士認為,教育手段和方法因人而異,家長應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采取適當的教育方法。
戒尺線上銷售火爆
記者線上搜索發現,戒尺品類繁多,價格從6.8元到139元不等,月銷量高達8500筆。
記者發現,這些戒尺制作精美,上面雕刻著諸如《論語》等訓誡語錄。 “在自己手心試了試輕重,這樣打孩子的時候心里才有數,主要是震懾孩子。”一位家長說。對于用戒尺懲罰孩子的部位,有家長表示“只打手掌,不打其他部位”,也有家長表示“:主要打屁股,因為面積比較大,冬天穿得厚打起來也不太痛。”
家長用它震懾孩子
市民李俊麗說小時候沒少被母親體罰,“那時候最忌憚的就是雞毛撣子,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將煙花在家里點著了,被媽媽用雞毛撣子痛打了一頓。”
李俊麗說,在網上偶然發現了有戒尺賣,“店鋪上面寫著‘打屁股打手心’,當時就感覺我媽的雞毛撣子又回來了。”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比較貪玩,幾乎每天都在惹禍。”市民梁帥銘聽同事說網上有賣戒尺的,于是趕緊買了一把,“去年冬天買的,當時在自己身上試了一下才敢打他,現在兒子能收心一點,不敢過于頑皮。”
“入夏了,打在身上好痛哦,有時候兒子回來晚了,我就會讓他自己去拿戒尺,然后用尺子在茶幾上打得啪啪響,他還是會很緊張的樣子。”市民梁倩坦言“:我也不想體罰孩子,戒尺主要還是拿來震懾他,希望他能懂事一些。”
專家建議引導為主
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汪波認為,幼兒園的孩子主要是在3歲到6歲,在這個年齡段,體罰是高壓線“。以引導鼓勵為主,戒尺教育不可取,體罰不僅對孩子心理發展會有不利影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汪波認為,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孩子并不會靠戒尺打壓而去主動學習、愛上學習,因此戒尺的意義相對來說并不大。
海南楓葉國際學校教師王玲認為,大部分家長買戒尺并不是為了體罰孩子,而是為了震懾孩子,讓孩子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懲戒手段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一種規則意識的強化。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