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5月20日,習近平赴江西考察調研。上午,他到了位于贛州市區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午的行程則集中在了贛州于都縣。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時政新聞眼 | 習近平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看了什么?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9-05-21 13:49

      5月20日,習近平赴江西考察調研。上午,他到了位于贛州市區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午的行程則集中在了贛州于都縣。一周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主題教育即將開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到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引人關注。

    △【獨家V觀】習近平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

      習近平來到萬里長征集結出發地

      從贛州市往東約一小時車程,就到達了于都縣。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

      在于都,習近平踏訪的第一站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高19.34米,為紀念中央紅軍1934年10月在此渡河出發而建。碑身的造型像一對帆船,象征著中央紅軍從此揚帆出征。(央視記者杜曦晨拍攝)

    △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別以“集結于都”、“渡河出發”、“傾情奉獻”為主題。(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當天,習近平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了花籃。

    △這是習近平敬獻的花籃。(央視記者荊偉拍攝)

      △這是習近平眺望過的于都縣城東門渡口。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就是從這個渡口渡過于都河開始長征的,此地也被稱為“長征第一渡口”。(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隨后,習近平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紅軍在于都期間所用的行軍鍋,被鑒定為二級文物。鍋底有一個彈眼。據說國民黨軍到村里收繳紅軍物品,老鄉背著這口鍋逃離,敵兵追來,開槍正中鍋底,而老鄉卻安然無事,成功逃脫。(央視記者郭晗光拍攝)

      △紅軍戰士謝志堅的一雙草鞋。當年,他的心上人春秀姑娘得知謝志堅要隨紅軍部隊戰斗轉移遠征,連夜用黃麻編織了這雙草鞋。解放后,謝志堅從甘肅回到于都工作,而春秀姑娘已被國民黨殺害。他將草鞋捐贈給了紀念館。草鞋上的紅心繡球,是謝志堅為紀念春秀姑娘特意綁上去的。(央視記者郭晗光拍攝)

      △紀念館展出的“草鞋地圖”。這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時,用紅五星和80雙草鞋繪出的中國地圖。(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追溯85年前的那一場夜渡

      時光倒流85年,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于都。中央紅軍為了隱蔽戰略意圖,避免飛機轟炸,連續多天架設臨時浮橋,晚上渡河,早上拆橋,不留痕跡,安全順利地跨過長征第一渡。30萬于都人民共同保守著一個天大的秘密,被一些研究者稱贊為奇跡。在于都,《時政新聞眼》采擷到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于都縣的這座客家民居——劉次垣民居建于清代,約有兩百年歷史。它曾經是紅軍部隊集結出發時的臨時居所中的一座。墻壁上的許多紅軍標語保存至今。(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劉次垣民居中的一扇門,只剩了半塊門板?!稌r政新聞眼》發現,這座民居中的許多門都缺失了門板。(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閣樓上的一些房梁已被鋸走。住戶將它們送給紅軍搭建渡河的浮橋。(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

    △這座民居沒有門板,夜不閉戶,就這樣過去了85年。(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

      △居住在這里的李美珍老人,今年已經92歲了。她嫁到這里以后,才知道家里缺門少梁的緣故。(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當年,為支持紅軍渡河,于都河沿岸群眾傾盡家中木材,捐出門板、床板甚至棺木的不在少數,最終在約30公里的河段架起了5座橫跨600多米寬水面的浮橋。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中再現了軍民為避免敵機偵察被發現,在夜間搭建浮橋的場景。(央視記者郭晗光拍攝)

    △中央紅軍出發紀念館再現于都老人將自己的棺木捐給紅軍搭浮橋的場景。(央視記者郭晗光拍攝)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門前,豎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寫著周恩來的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蘇區人民真親?!边@是周恩來當年在得知于都老人將棺木捐給紅軍搭浮橋后發出的感慨。(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歷時9天,分別從于都縣城東門等8個渡口過河,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央視記者拍攝)

      △這是位于于都縣城的毛澤東舊居——何屋,也是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1934年9月中旬,毛澤東從瑞金來到于都,就住在這里的東廂房。10月18日,毛澤東離開何屋,從于都縣城東門渡口開始了長征。(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見了這9位代表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和9位紅軍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見面。

      總書記動情地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當年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一次次絕境重生,憑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F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變好了,我們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們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們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的父老鄉親們。

    △這是其中五位代表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留影。(央視記者荊偉拍攝)

      今年99歲的段桂秀老人是目前贛州地區唯一健在的紅軍烈士遺孀。她的丈夫王金長1932年參加紅軍,1934年在福建作戰時犧牲。1953年,苦等多年的段桂秀老人等來了丈夫的烈士證。為了臨別時丈夫“等我回來”的一句承諾,老人始終沒有改嫁。

    △今年99歲的紅軍遺孀段桂秀老人。(央視記者拍攝)

      今年56歲的袁尚貴是紅軍后代。他的外公高良鐸是少共國際師戰士,1933年在第五次反“圍剿”時犧牲。袁尚貴是長征源合唱團的首任團長。合唱團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職工業余合唱團,成員全都是紅軍后代。袁尚貴向總書記報告,他們定下了一個目標,到建黨100周年時在全國巡演《長征組歌》500場,目前已經巡演了325場。

    △袁尚貴(左二)和合唱團部分團員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

      其他幾位紅軍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屬,每一位也都有著難忘的故事。

      △張復信,74歲,全家有8位烈士。其母親鐘桂英曾任蘇區勝利縣婦女部長,其父原為地下交通員。中央紅軍長征后,其家被國民黨燒光,鐘桂英被嚴重燒傷,1994年逝世。

    △李燦美,85歲,紅軍烈士遺腹子。其父李晉錄,1933年參加紅軍,1934年在福建作戰犧牲。

    △這是紅軍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屬代表當天在紀念館門口揮手告別。(央視記者拍攝)

      到訪潭頭村:最牽掛鄉親過得好不好

      今年3月10日,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

      5月20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于都縣城往東10余公里的梓山鎮潭頭村。潭頭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村,至今已有700余年歷史。全村109戶貧困戶參與蔬菜產業發展,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

    △潭頭村村貌。(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潭頭村一戶菜農家門前的對聯。(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總書記走進71歲的紅軍烈士后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家。

    △一進堂屋,就看見墻上貼滿孫子孫女的獎狀,這讓孫觀發特別驕傲。(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孫觀發一家。(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在孫觀發家,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人和鎮、村干部圍坐一起話家常。聽說孫觀發一家去年收入7萬多元,家人既有在外打工的,也有在家門口就業的,孩子們照看和上學都有保障,他十分高興,說只要跟著共產黨走,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老孫家的貧困戶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其中一項收入是光伏發電收益。在老孫的房頂露臺上,有兩塊巨大的光伏發電板。太陽能在這里轉化成的電能被光伏電站回收,每年能為老孫家增收近五千元。(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潭頭村的另一件新鮮事,是村里和附近五個村發展起了富硒蔬菜產業園,每年可提供時鮮蔬菜6萬噸,產值達3.6億元。

      △從空中感受下八千多畝蔬菜大棚的氣勢。產業園覆蓋當地6個村,總投資12億元。2017年開工,當年開園,目前已帶動周邊2800多戶農民致富,680多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增收1.5萬元。(央視記者杜曦晨拍攝)

      △白玉霜絲瓜。之所以叫富硒蔬菜,是因為當地土壤每千克硒元素含量達到0.4毫克以上。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在這個蔬菜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對鄉親們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后日子會更好!”

    △【獨家V觀】習近平深入贛南老區潭頭村考察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江西之行仍在繼續?!稌r政新聞眼》將為您帶來最新的觀察和解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向日葵视频app免费下载| 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伊人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添|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一级一级女人真片| 日本免费电影一区| 亚洲成a人片7777|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片|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高清视频 |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中文字幕永久更新| 最新欧洲大片免费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免费黄色片网址| 老司机永久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