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發展論壇舉行,專家認為:民宿已成鄉村旅游標配
海南應創新鄉村旅游產業模式
游客在海南省首批旅游小鎮——秀英石山鎮施茶村火山石斛園游玩。
海南鄉村旅游應該怎樣創新突破?“青山綠水”如何變成“金山銀山”……6月1日下午,作為海南第七屆鄉村旅游文化節重頭戲的“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發展論壇”在樂東舉行。本次論壇以“全域旅游 鄉村振興 精準扶貧”為主旨,專家學者為海南的鄉村旅游及休閑農業建言獻策,認為民宿已經成為鄉村旅游的標配,海南應該在創新行業標準方面有所作為。
海南鄉村旅游發展正當時
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城鄉居民日常和節假日的常態消費方式,更是扶貧攻堅的生力軍。海南擁有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機遇、市場需求、文化基因和自然條件。隨著海南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海南鄉村旅游展現出與時俱進的蓬勃生命力,已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2018年,海南全省鄉村接待游客1024.64萬人次,同比增長7.69%,實現鄉村旅游收入32.16億元,同比增長12.55%。截至目前,累計評定椰級鄉村旅游點106家。“全域旅游+美麗鄉村”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譜寫了新篇章。
近年來,海南各市、縣、鄉鎮在層層推進鄉村旅游建設的過程中,不僅注重發掘當地的文化內涵,突出民族特色,還在打造鄉村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與創新。如今,日漸完善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改善和美化了鄉村環境,滿足了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體驗,讓海南全域之內處處皆風景。
打造獨特的鄉村旅游產業模式
論壇上,眾多專家都提出海南要在當前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加快提升產業化水平和旅游品質,引入共享經濟與互聯網平臺等創新模式,把握發展良機。
中國“景觀手藝人”創始人、北京文投天下文化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巖認為,海南首先需要從打造原創民族品牌入手,同時應當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創新旅游模式相結合,以海南獨有的一些特色文化,例如火山文化、雨林文化、海洋文化等,在民宿創新上打造多元化、個性化的新型產業模式,將生態文化、民俗文化、持續發展相融合打造一種海南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如何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新視角看“山海‘鄉’約”?清華大學大健康產業中心首席專家海洋認為,向海新突破就是海南鄉村旅游換道超車的最佳選擇。海洋表示,海南鄉村旅游向海新突破的發力點主要體現兩個板塊:一是依托現有國家戰略;二是因地制宜開展海南鄉村旅游創新工程。其中,發展美麗漁村,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資源優化配置,將漁業與休閑娛樂、觀賞旅游、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科學普及、餐飲美食及周邊產品開發有機結合,將成一大亮點。
“不同于實物類的社交電商,鄉村旅游是以到場消費為主。”愛哪哪網絡科技集團董事長、海南省互聯網創業創新促進會會長陳笑認為,引爆鄉村旅游,還需靠自己掌握流量。
華影文旅及華影文創科技CEO楊建林分享了《海南鄉村——行浸式夜游》,破局海南鄉村游、娛、購、傳統旅游觀光,開拓新、奇、特、行浸夜游體驗,提出夜游創新生態系統,大力發展“夜游經濟”,結合海南的本地氣候和自然的優勢打造獨具海南特色的夜游產品。
民宿成為鄉村旅游新標配
“鄉村是未來城里人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民宿和客棧將成為時代的‘寵兒’。”海南本土企業家、海南酒餐民宿客棧和精品酒店協會會長、海南森林客棧創始人董事長馮清雄說,“森林客棧賣的不是客房而是海南的鄉土文化和生活方式。‘陽光熱情、純樸善良’即為海南最大的個性。”
“臺灣的民宿發展可以為海南提供一些借鑒。”臺灣民宿協會現任理事長、清境觀光協會創會長、見晴花園度假山莊主人施武忠分享了臺灣民宿的品牌化歷程。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臺灣民宿一般依附在大景區周邊,游客住宿以旅館為主,民宿逢年過節才有生意。而隨著休閑旅游的發展,旅游人數逐年增加,民宿形態升級。2000年,新鄉村主義者帶動了新的生活概念,臺灣民宿從新民宿到多元形態民宿,并逐漸形成民宿區域品牌,2010年時游臺灣住在鄉村民宿已蔚然成風。如今,臺灣民宿已發展為國際品牌。
?
?
相關鏈接:
海南熱帶鄉村旅游月啟幕 十條精品鄉村游線路帶你品味海島鄉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