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濕地美麗蝶變 引來“鳥浪”滿天
海口生態環境修復為鳥類提供完美棲息地
近日,在海口金沙灣一帶,成群結隊的栗喉蜂虎在此棲息。 記者 石中華 攝
“雖然是夏季,但是栗喉蜂虎和藍喉蜂虎到今年7月底,會一直在海口繁殖。”6月8日,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說,這兩種鳥目前主要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金沙灣濕地保護區一帶繁殖,其中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約有60只,金沙灣濕地保護區約有100余只。
近年來,海口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濕地公園、保護區等使得各類野生動植物在這里擁有了完美棲息地。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中國最美海岸線之一的海口東寨港,有中國紅樹林連片面積最大的保護區。在這里,跳跳魚、黑臉琵鷺等難得一見的動物已屢見不鮮,壯觀的“鳥暴”“鳥浪”更讓人們激動不已。
五源河引來最美小鳥棲息
“媽媽你看,蜂虎在那里。”恰逢端午小長假,市民王春燕帶著兒子小輝來到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里游玩,在西側的一片沙土地里,小輝聽到一串串清脆悅耳的鳴唱聲,循聲望去,一只只色彩艷麗的小鳥在空中展翅翱翔。
記者了解到,位于五源河的蜂虎棲息地是去年5月才發現的,在五源河邊濱河區域的沙丘林塘類型的濕地,十分適合蜂虎繁殖的生境。繁殖期的蜂虎會在沙土坡上用嘴和爪挖洞筑巢,濕地內大量的昆蟲為蜂虎提供充足的食物。
“當時,這處蜂虎棲息地的發現讓鳥類愛好者喜憂參半。”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所長盧剛說道,喜的是蜂虎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旁有了安身之處,人們有了一處離市區最近的蜂虎觀賞點;擔憂的是這里沒有保護措施,人類活動或許會干擾到蜂虎的繁殖。而現在,五源河蜂虎棲息地的情況受到海口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林業局、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秀英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等相關單位和部門共同采取措施,嚴禁非法采砂等破壞環境的行為,并樹立蜂虎保護警示牌。
“生境營造的成效立竿見影,這里很快就吸引了大批蜂虎前來繁殖。” 盧剛介紹,在今年5月份,這里就監測到栗喉蜂虎50只、藍喉蜂虎7只,總體數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目前,這里已成為海口觀賞蜂虎的最佳觀鳥點,除了蜂虎,這里還能見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原雞、褐翅鴉鵑等。這里已成為海口國際濕地城市一張新的生態名片。
紅樹林修復 “引來”眾多鳥類
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的紅樹林,是一種生長在海岸潮間帶上的木本植物群落。據悉,紅樹林并非單一物種,全球有紅樹植物80種,中國有其中的37種。“在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37種紅樹植物都可見到。”東寨港保護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介紹,這些紅樹植物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馮爾輝告訴記者,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自逐漸修復以來,飛來此處的鳥類多達214種,約占全省鳥類的50%以上。“我們都知道濕地是‘地球之腎’,其實紅樹林既有‘腎’的功能,也有‘肺’的功能。”馮爾輝自豪地說,東寨港紅樹林同時具備著森林和濕地兩個強大的生態功能。
據了解,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只是海口大力推動濕地保護修復的一個縮影。海口現有濕地近3萬公頃,濕地率達12.7%,其中包括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等4個濕地類及11個濕地型。
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海口大力推進濕地+水體治理、濕地+紅樹林保護、濕地+水利工程等保護工作。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自豪地告訴記者,如今的海口濕地,可以看到眾多鳥類形成的“鳥暴”現象,在今年的2月底至3月初,兩三萬只鳥在海口的空中鋪天蓋地地飛,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鳥暴”“鳥浪”,場面相當壯觀。
?
相關鏈接:
邂逅“最美小鳥” 海口五源河濕地公園搭建觀鳥小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