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白沙元門村鄉村振興工作隊謀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產業
盤活水塘養龍蝦 整合荒地種“金果”
6月5日一早,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元門村,該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唐龍波匆匆吃下幾口早餐,就帶著養殖管理員王光洪等人忙著加固水塘堤壩,因為再過一陣子,首批數千尾澳洲淡水龍蝦蝦苗即將在元門村“落戶”,需提前做好堤壩防護措施。
“你看,這幾天我們已經在這個水塘投放了1萬多節竹筒,這可是澳洲淡水龍蝦脫殼成長的‘庇護所’。”唐龍波介紹,竹筒切割的長度有講究,按照養殖技術人員要求,每節竹筒長約36厘米,剛好能容納兩只龍蝦在竹筒里安全度過脫殼成長節點。
據悉,元門村有332戶村民,其中137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截至去年底,全村僅剩下3戶未脫貧,但村集體經濟仍然十分單薄,“空殼村”癥狀明顯,缺乏支柱產業。“鄉村要振興,產業要興旺是重點。”今年2月底,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選派唐龍波擔任元門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到崗之初,他就多琢磨、勤走訪、積極與村“兩委”班子謀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高效產業。
唐龍波說,村集體擁有3個水塘共計15畝,原先租借給他人養殖淡水魚,但效益并不明顯,應考慮盤活這片水塘,發展高效產業。“白沙生態環境好,元門村也比較靠近白沙縣城,引流山泉水用來發展水產養殖無污染,大家都覺得這項目可行。”他介紹,經過白沙扶貧部門引薦,今年3月份以來,元門村“兩委”班子與鄉村振興工作隊接洽海南一大型水產養殖企業,并多次趕赴該企業設在海口、澄邁等地的養殖基地實地調研。經過努力,雙方已經達成合作協議,該水產養殖企業負責提供蝦苗、技術指導、食料供應,并承諾保底價“包銷”。
按照測算,15畝水塘可以投放10萬尾蝦苗,成長周期為4個月左右,每只成品蝦至少重達0.2斤左右,企業承諾按每斤不低于50元收購,扣除各項成本以及養殖存活率,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大約30萬元的經濟效益。“謀劃產業急不來,畢竟是一個新鮮的產業,我們先選一個水塘當試點,多攢點經驗再鼓勵村民們投工投勞,一起努力擴大養殖規模。”唐龍波說,澳洲淡水龍蝦養殖項目已制成可行性報告,上報至白沙有關部門審批,爭取資金支持。
在謀劃水塘養殖產業的同時,元門村“兩委”班子與鄉村振興工作隊也在齊力加速盤活村里的百畝撂荒地,規劃打造百香果種植示范基地。“截至6月初,村里整合了大約104畝土地,共涉及51戶農戶,前期的土地平整工作已經啟動了。”元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永近介紹,目前元門村已經與海南一家農企達成合作協議,鼓勵本村農戶以土地入股,每畝每年可獲保底分紅500元,企業還將優先雇傭本村勞動力參與種植管理,有效提高收入。唐龍波說,按照規劃,首批百香果果苗將于年內栽種,成為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
在唐龍波看來,鄉村振興謀劃產業不容易,既要多走訪,勤調研,摸清摸透村情民意,也要集思廣益,科學評估產業市場,只有這樣,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敞。
(本報牙叉6月9日電)
?
?
相關鏈接:
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