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新華社記者在部分省份采訪了解到,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無疑,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同樣重要。因為,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基本的勞動能力、生存能力,還是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的重要路徑,也是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重要手段。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勞動教育缺失相當嚴重。
據記者調查,在家里經常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碗的小學生不足三成,學生日均家務勞動時間不足10分鐘。在學校,以課代勞、以教代勞、以說代勞、以畫代勞普遍存在,這并非是“真勞動”。在校外,勞動實踐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實際價值非常有限。
在勞動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即使學生學習成績再好,也是高分低能,可能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也做不到,更談不上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熱愛勞動了。雖然說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活越來越智能,很多勞動不再需要學生去干了,但最基本的勞動能力不應缺失。
造成勞動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從家庭角度來說,家長們處處代勞,不給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而且只抓孩子學習,勞動教育自然缺失。從學校角度看,只重視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必然會輕視未納入考核體系的勞動教育。另外,過去教育政策引導也不夠全面。
好消息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首次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后,“德智體美”四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正式發展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德智體美勞”不僅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也體現在今年高考語文命題中。
同時,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大力加強勞動教育,目標任務是:全面構建實施勞動教育的政策保障體系,開展勞動教育情況考核、評估和督導。工作措施包括:出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勞動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教育法將“勞”納入教育方針。
一旦落實上述目標任務,顯然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所揭示的教育短板有望逐步補齊,我國所積極推動的素質教育將會更加全面,不僅學生勞動能力會提升,而且對于勞動及勞動者的認知也會改變。補齊這一教育短板的關鍵是政策引導,但不能完全靠政策引導。
政策引導要發揮更大作用必須抓住幾個關鍵點:其一,通過考核、評估和督導,倒逼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為勞動教育留出合理時間,真正重視勞動教育效果。其二,要充分發揮高考、中考這兩個“指揮棒”對勞動教育的引導作用。其三,要有相關財政投入。
通過高考、中考中合理增加有關“勞”的內容,有效引導家庭教育補上勞動短板,也有望改變社會勞動實踐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現象。這是因為,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勞動只讓孩子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未來中考、高考,從“指揮棒”入手就抓住了牛鼻子。
當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既要重視傳統的勞動教育,也要更新對“勞動”的認識,因為如今的勞動與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從內涵到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只有適應時代才能培養學生對勞動的興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