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分析:國際空間站對私人“售票”釋放哪些信號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張瑩)美國航天局近日宣布,國際空間站將對私人“售票”,首批太空游客最早于2020年成行。作為一個已運作超過20年的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為何現在要啟動“旅游”業(yè)務?
總體上看,作為“景點”開放是國際空間站商業(yè)化計劃的一部分。美航天局近日在紐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召開發(fā)布會宣布,將取消對空間站營利性活動的限制,最初將每年分配5%的空間站資源給私人機構,包括90小時的宇航員工作時間和175公斤的貨物發(fā)射能力。
美航天局首席財務官杰夫·德維在發(fā)布會上說,國際空間站商業(yè)化“將使美國航天局能夠集中資源,到2024年讓下一名男性和第一名女性登上月球”。
分析人士認為,國際空間站商業(yè)化解禁是特朗普政府發(fā)展“太空經濟”政策的體現,有助在近地軌道上形成公私競爭的繁榮局面。
國際空間站是一項國際太空合作項目,在距地面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運行,其主體由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組合而成,另有歐洲航天局的軌道設施和日本的實驗艙等。
自1998年第一個組件發(fā)射入軌以來,國際空間站已成長為一個重達數百噸的“龐然大物”。它的設計壽命一開始只有15年,但后來兩次獲得延長。美航天局目前的計劃是,推動空間站商業(yè)化,從2025年起終止對它的直接支持。
數據顯示,1993年項目啟動以來,美國政府已為空間站花掉約870億美元,目前每年運維費用達30億至40億美元??臻g站開支巨大,給美國政府帶來不小壓力。特朗普政府顯然急于卸下這筆財政負擔,尤其是在提出2024年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的計劃之后。
去年,特朗普簽署第二號太空政策指令,要求簡化對商業(yè)化利用太空的監(jiān)管。據美國科技網站“臨界點”報道,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去年8月專門召集一個委員會,研究美航天局航天活動商業(yè)化問題,甚至提出出售火箭冠名權的想法。
美航天局在宣布空間站對私人“售票”的公報中指出,美航天局在近地軌道上的最終目標是與工業(yè)界合作建立一個強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美航天局作為客戶之一以較低成本從中購買服務。換言之,包括空間站在內的近地軌道活動,美航天局今后不再自己搞,而是要從私營企業(yè)購買,并相信這將降低成本。
美國對太空資產私有化的探討由來已久,里根政府時期已開始嘗試,并立法推動有關衛(wèi)星項目的公私合營,但這項政策一直伴隨巨大質疑。
就國際空間站而言,人們自然要問,其商業(yè)價值是否足夠大?按美航天局計劃,購買空間站資源的業(yè)務主要面向需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制造、生產或開發(fā)商業(yè)應用的公司。但近6000萬美元的旅費必定讓多數人望而卻步,而空間站高昂運維費用也讓將來有望接手的私企感到畏難。
在美國,還有不少人認為“放棄”國際空間站是短視行為?!芭R界點”的報道稱,如果美國政府停止對空間站的支持而重返月球計劃未按時實施,美國宇航員短期內有可能面臨在太空中無處可去的尷尬。
?
相關鏈接:
美航天局將允許私人游客乘美國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旅行
美宇航員太空行走為國際空間站換電池
國際空間站補給飛船首次“兼職”發(fā)衛(wèi)星
在國際空間站生活近一年 宇航員免疫系統(tǒng)更警覺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