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境質量改善 自然景觀提升
海口把“向往的生活”照進現實
6月15日,在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暨第八屆SEE生態獎頒獎典禮上,海口從22個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成功榮獲第八屆SEE生態獎。
近年來,海口憑借“濕地+”模式,綜合整治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環境,城市環境質量和自然景觀大幅度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從而增強城市競爭力。
記者 龍易強
海口憑實力贏得大獎
SEE生態獎是用頒獎的方式持續記錄和展示中國民間環保力量和精神,旨在發現和鼓勵在政治、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領域里,運用創新思維,使用創新方法,整合資源,推動政策改進與落實,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倡導和不斷推出可持續發展的機構和個人。
據了解,第八屆SEE生態獎于2019年4月正式啟動,經過專家學者、NGO組織、新聞媒體、部分往屆獲獎人組成的推薦委員會和阿拉善SEE各項目中心推薦,共收到53份機構或個人的有效推薦資料。經過初選,評審委員會最終評選出了10位獲獎人選并核準了1位最具人氣獎人選。
頒獎現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張希武談到,在本屆生態獎入圍伙伴考察階段,他和阿拉善SEE會員及媒體朋友一起到海口實地考察,親身感受到海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融入到生態保護和建設發展實踐中,從而實現讓城市處處呈現“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景象,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提高,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
“海口經驗”獲廣泛認可
在人們的印象中,濕地大多分布在遠離城市的郊野,而在海口,卻是另一番景象。
從濱海濕地到內陸河湖,從市中心的美舍河到郊外的潭豐洋,市民與濕地的“邂逅”無處不在。在城市中就能觀賞濕地、享受濕地,海口讓“向往的生活”照進了現實。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口發展的最大本錢和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海口把濕地修復和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和創新城市生態治理模式,以美舍河治理為突破口,讓32個城市水體徹底告別“黑臭”,一幅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美景,與城市現代化建設交融,成為了海口亮麗的風景線。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短短兩年時間,海口從一個濕地資源類型豐富但缺乏系統保護管理的省會城市,一躍成為全球首批18個“國際濕地城市”之一,全市濕地保護修復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成為全國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成功典范,并獲評首屆“生態中國濕地保護示范獎”。
城市獲美譽,人民更幸福。海口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市林業局將以國際濕地城市和SEE生態獎為契機,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斷鞏固和提升海口國際濕地城市的建設成果,突出抓好江東新區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南渡江(海口段)沿岸生態修復及功能提升,全面實施林長制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通過多措并舉,為海南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扛起省會城市的林業擔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