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臺16日報道,德國巴伐利亞州小城迪特福特政府最近正式命名一條路為“氣功路”,并收錄到德國官方街道名錄中。這是德國第一條用中文拼音命名的德國街道。
據報道,擁有6000多人口的古城迪特福特與中國頗有淵源。自1928年起,小城每年舉辦“中國人狂歡節”。居民則自稱是“巴伐利亞的中國人”。“氣功路”是小城增添的又一“中國元素”。政府為此投資了上萬歐元。
“氣功路”全長3.4公里,穿越居民區、綠地和森林。路口的路牌上不僅有路名,還有氣功的圖文介紹。當地政府希望通過這條路鼓勵居民練習氣功、修身養性,同時吸引游客。
德國《圖片報》幾天前也報道,德國法蘭克福市政府計劃以“廣州”來命名一座廣場,表達中德兩座城市的友誼。不過,該計劃未得到順利的實施。法蘭克福市長費爾德曼解釋稱,“Guangzhou”這個發音對德國人來說實在太難了。而廣場名又是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的,所以城市不得不忍痛割愛。
法蘭克福當地媒體最新報道稱,法蘭克福市最后仍不放棄用“廣州”來命名,準備用德語拼法“Kanton”代替“Guangzhou”來命名一條街道,并將于近期正式公布。看來中國對法蘭克福市來說,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旅游上都非常重要。
不少德國的中國問題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升,中德、中歐交流的增加,未來這種取中文街道名的例子會更多。就在奧地利北部小鎮施瓦爾岑貝格,前不久為表揚中醫在該鎮的作用,命名一條街道為“養生之道”。(青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