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仁里村石斛基地忙活。劉偉 攝
村內,一座座美觀大氣的農家房屋煥發新顏;火山石墻上,一株株嫩綠的石斛萌生新的希望;濕地邊,一幕幕生態美景引來游人如織……近年來,龍華區仁里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挖集體經濟發展潛力,積極發展石斛種植、光伏發電、農旅發展等集體經濟項目,帶動村民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如今,鄉村面貌正在發生嶄新變化,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仁里村是“十三五”貧困村,下轄仁臺、卜茂、斌騰等11個村民小組,全村以傳統農業、特色產業種植為主,2017年,仁里村榮獲“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稱號。
6月25日上午,漫步在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委會斌騰村的小道上,空氣清新,屋舍儼然,村道兩側的火山石墻上,一株株嫩綠色的石斛從縫隙中鉆出來,深入村內,則是開闊的一片片石斛基地。
在仁里村,有不少這樣的石斛基地。在這里,村民既是工人,也是股東。“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入股了石斛集體經濟,每年都能享受分紅,日子越過越好。”仁里村委會仁臺村脫貧戶麥典留告訴記者。
因處在火山噴發后形成的玄武巖之上,仁里村長期以來石多土少,地勢起伏不平,難以涵養雨水,火山石成為當地生態短板,也成為阻礙村民發展農業產業的“攔路虎”。
“既然石頭多,那咱就在石頭上下功夫。”仁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貽岱介紹,仁里村黨支部經過一番考察,引進了石斛種植產業,鼓勵村民在火山石上種植金釵石斛。2012年,仁里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率先在斌騰、卜太、大仁里村成立了3個石斛專業合作社。
依托濕地發展生態旅游
此外,仁里村還因地制宜成立養蜂、黑山羊、果子貍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據統計,2018年仁里村6個專業合作社集體收入達60余萬元,形成立體化、廣覆蓋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格局。
每當周末或節假日,仁里村總會迎來一批批游客,他們不僅來此呼吸新鮮空氣,探訪神奇的石斛基地,還因為這里有著豐富而獨特的濕地資源,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便緊挨著仁里村。
依托潭豐洋生態優勢,仁里村先行先試,率先在龍華區探索村集體經濟,牽頭成立了全民持股的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整合資源,重點發展旅游、光伏、鷓鴣茶、養羊等集體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當地村民增收致富。“旅游公司不僅可以解決村里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還能將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進行展賣。”林貽岱說。
據悉,下一步仁里村將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合作,把熱科院的新品種、新技術引到仁里,打造融科研、教育、經濟為一體的綜合性標準化示范基地,并加大發展農旅結合項目,通過多元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
?
?
?
相關鏈接:
“五一”到施茶看石斛花開 感受海口鄉村振興魅力
海口:石斛花綻放 香飄迎客來
海口石山鎮:石斛花開美 細耕盼豐收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