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7月7日午后,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南丁村的一片空地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這是縣里開展的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每年會從發電收益中提取240萬元發放給貧困戶。”剛剛領到3000元分紅的南開鄉高峰村貧困戶符進海,笑得一臉燦爛。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白沙:“大棋盤”落子 大視野扶貧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9-07-09 06:52

      原標題:不局限一地一時一事,打破有形無形界線,白沙“全域”幫扶貧困戶——

      “大棋盤”落子 大視野扶貧

      7月7日午后,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南丁村的一片空地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這是縣里開展的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每年會從發電收益中提取240萬元發放給貧困戶。”剛剛領到3000元分紅的南開鄉高峰村貧困戶符進海,笑得一臉燦爛。

      落地在邦溪鎮的扶貧產業,收益為何流向了100多公里外的貧困戶口袋?這得益于白沙近年來創新推出的“飛地扶貧”模式——“借雞下蛋”,助力偏遠地區貧困群眾實現異地生財。

      “扶貧要有‘大視野’,不能局限于一地一時一事,要敢于打破有形或無形的界線,把全縣的資源資產與扶貧產業放在一個‘大棋盤’上統籌規劃,‘全域’幫扶貧困戶。”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劉蔚表示,該縣貧困戶陸續脫貧順利推進的背后,離不開一輪又一輪扶貧體制機制的探索創新。

      做精傳統生態農業助脫貧

      晨霧籠罩下的白沙細水鄉合口村,一壟壟修剪整齊的茶樹透著嫩綠。52歲的肢體殘疾貧困戶王有業戴上草帽,一大早便鉆進了茶園。“從墾荒、種苗、管護、施農家肥到收成上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品質有了保證,種出來的茶才好喝。”王有業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如果管理得當,他家的30畝茶園今后每年收成至少10多萬元。

      在白沙的五里路生態茶園,茶園主人符小芳正在給種茶的農戶講課:種茶、采茶要回歸傳統,回歸生態……拒絕使用除草劑、化肥、農藥,通過人工除草、農家肥和植物間種等,使得五里路的茶葉通過歐盟農業認證,現在每斤賣到2000元。

      近年來白沙農場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鼓勵周邊農村發展綠茶產業,與種植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合同,帶動包括1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300余戶農戶種植茶葉1500多畝。

      與白沙生態茶葉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白沙青松鄉的山蘭稻。靠傳統模式種植的山蘭稻,拒絕化肥、農藥和除草劑。依托品牌宣傳,如今白沙的山蘭稻每斤可以賣到15元。

      不斷做精做細的綠茶產業,正是白沙在做精做細傳統農業“大棋局”上落下的關鍵一子。

      “我們地處生態核心保護區,耕地面積十分有限,農業發展不能追求規模,只能以傳統和生態農業為核心,以質量取勝。”劉蔚介紹,白沙選定綠茶、南藥2個萬畝產業及山蘭米、紅心橙等6個千畝產業,同時謀劃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發展養蜂、五腳豬等特色種養業,構建起符合白沙脫貧攻堅實際的“綠色銀行”產業體系。

      生態核心區的“飛地扶貧”模式

      翻過一條條崎嶇山路,南開鄉高峰村藏在大山的褶皺里。地處生態核心保護區的高峰村長期陷入“守著青山餓肚皮”的窘境,大伙兒都盼著脫貧致富。

      然而,“輸血式”扶貧并非長久之計。高峰村的脫貧路子到底該怎么走?白沙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借發展條件較好地區的“雞”,下偏遠貧困地區的“蛋”。

      3年前,牙叉鎮開始探索“黨支部+合作社+飛地產業扶貧”模式,結對幫扶偏遠的南開鄉高峰村。“我們合作社養殖了3000多只果子貍,其中近千只是‘扶貧貍’,吸納了南開鄉高峰村和牙叉鎮芳香村兩地的貧困戶抱團發展。”白沙陳富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頭人陳君介紹,目前他們共吸收貧困戶社員157戶,每位貧困戶除了每年獲得分紅約1000元,還能定期來基地學習養殖技術。

      這一異地生財的產業發展模式被稱為“飛地扶貧”,如今在白沙早已不是新鮮事。

      “不僅僅是牙叉鎮的果子貍,邦溪鎮的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同樣也解決了高峰村不少貧困戶的發展難題。”在白沙脫貧攻堅指揮部有關負責人看來,白沙打破鄉鎮行政區劃,讓一個個“飛地扶貧”產業落地開花,正是該縣應對山區地域及生態核心區限制的取勝之匙。

      “體育+扶貧”探索扶貧新路徑

      創新扶貧體制機制,不僅是將資源向偏遠地區精準傾斜,同樣也離不開“普惠”這一關鍵詞。立足縣域經濟實際,白沙厚植生態優勢、拉長生態長板,通過積極承辦國家級重大賽事,走出一條“體育+扶貧”的新路子。

      2018年9月,占地240多畝的白沙文化體育運動中心建成,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田徑運動場、橄欖球場、少年兒童業余體校等項目陸續投用。今年年初,中國國家拳擊隊將冬季訓練基地放在白沙。在訓練期間,不但舉行了拳擊邀請賽,提高了白沙的知名度,就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都成為訓練基地的主要食材供應,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讓“體育旅游特色小鎮”成為縣域形象新名片之余,一波波游客也爭相涌入這個相對偏遠靜謐的中部山區縣。

      盤活后的自然生態要素,不僅備受競技體育與休閑體育愛好者的青睞,同樣也成為研學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每個月都要接待好幾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不少人甚至每年都來。”羅帥村“天涯驛站”負責人裴漫玲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就在幾天前,來自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師生們才剛剛完成他們在白沙的第三次研學之旅。

      不局限于讓一個貧困村或一戶貧困戶脫貧,通過體育產業帶動商貿、旅游等產業發展,這正是白沙將“共建共享”發展理念落到實處的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白沙積極推廣“勞動積分換獎品”和投工投勞參加集體經濟產業等模式,讓一項項幫扶政策不斷向邊緣人群延伸,努力實現發展成果全縣人民共享,朝著共同富裕穩步邁進的目標。

      (本報牙叉7月8日電)

    ?

    ?

    ?

    相關鏈接:

    海南白沙打炳村實現整村脫貧 村容村貌變靚了 扶貧產業變強了
    海南白沙設立電商惠農超市示范店 提高扶貧工作效率
    海南白沙啟動“蜜粽傳情”愛心消費扶貧活動
    海南愛心扶貧網白沙農產品亮相“三月三” 實現銷售額81萬元
    海南白沙消費扶貧體驗館上線 推出有機綠茶等產品

    ?

    相關鏈接:
    海南白沙消費扶貧體驗館上線 推出有機綠茶等產品
    海南愛心扶貧網白沙農產品亮相“三月三” 實現銷售額81萬元
    海南白沙啟動“蜜粽傳情”愛心消費扶貧活動
    海南白沙設立電商惠農超市示范店 提高扶貧工作效率
    海南白沙打炳村實現整村脫貧 村容村貌變靚了 扶貧產業變強了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曾毓慧 于偉慧 李夢瑤]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