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鼎小區,市民查看海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蘇弼坤 攝
從軟件的制度建設到硬件的設施建設,海口正加快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步伐……
近期,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登上熱搜,成為全民熱議話題。作為住建部公布的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的海口,這里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怎么樣呢?市民準備好了嗎?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有哪些需求和期待呢?近日,記者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充滿熱情和向往,職能部門正加快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能力。海口今年年底前將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并建立起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做到“有規可依”。
在國興城C區,業主教小區內的小孩子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蘇弼坤 攝
垃圾分類 市民學習熱情高
在上海人民對生活垃圾分類較真又嚴謹的摸索中,各地網友興致勃勃地參與了討論,海口市民也不例外,“是不是該學習并準備起來了?”,不少市民學習分類生活垃圾也熱情十足。
“報紙屬于可回收物;剩菜剩飯屬于廚余垃圾,廢燈泡廢電池屬于有害垃圾……”家住國貿的市民蘇女士告訴記者,打開手機就能翻到一些關于生活垃圾分類的有意思的小視頻,自己對生活垃圾分類就有了概念。“在海口,關于生活垃圾的四分類和其他城市的說法可能不一樣,但是,還是先學習準備著”。
和蘇女士一樣對生活垃圾分類充滿興趣的是家住海甸島的市民吳女士,吳女士家里面積不大,7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放了四個家用垃圾桶。吳女士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分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買了四個垃圾桶備用著,也上網學習,為生活垃圾分類做準備”,說笑間,吳女士給記者展示了自己關注的生活垃圾分類公眾號和小程序。
除了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關注,記者了解到,就海口而言,去年11月,海口出臺《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經過不斷地推進,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在天倫譽海灣小區,記者看到每棟樓梯口旁都設置有生活垃圾分類桶、分類標志,按照分類模式逐步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可回收的玻璃瓶、包裝盒、金屬物、塑料瓶等干垃圾由物業分揀處理,不可回收的餐廚垃圾、果皮、茶葉渣、殘枝落葉等濕垃圾,以及廢電池、廢殺蟲劑、廢熒光燈等有害垃圾分別有專門的公司進行收集和處理。同時,小區配置1名垃圾分類專管員。
據了解,2018年海口在全市131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2019年在4個示范街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在智慧垃圾分類屋中,工作人員幫助市民稱重干垃圾,用于積分兌換。蘇弼坤 攝
設施建設 老舊小區待完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便市民贊成生活垃圾分類,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難處,除了群眾普遍缺乏的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和常識外,海口分類垃圾桶配備不足,大部分小區仍采取混合投放的垃圾桶,即便先分好類,因末端分類處理還不完善,也會將垃圾進行混合運輸、處理,這是垃圾分類推廣中遇到的公認難題。
海口海甸島的金星城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市民張大爺拿著一袋裝有果皮、水瓶、煙頭等垃圾的黑色垃圾袋下樓,張大爺告訴記者,自己今年82歲了,平時垃圾都是混著扔的,“小區的垃圾桶也都是混著的”。
和張大爺一樣,在海口不少老舊小區的大爺大媽們還不知道生活垃圾分類到底是什么,扔垃圾“一鍋燴”仍是普遍現象。“還需要慢慢普及,垃圾分類工作剛剛起步,會有很多問題和阻礙,但行則將至,相信會越來越好。”海口新安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從生活垃圾產生、分類、收集、運輸、處置全環節是環環相扣的,目前還沒有進行四分類,但是市民在家中分類是減量的第一步,也是培養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的第一步,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宣傳推廣的。”
振發一路的智慧垃圾分類屋。蘇弼坤 攝
業內建議 建章立制多宣傳
為什么要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歐綠保再生資源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熊振華認為,生活垃圾分類除了可以將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使之變成能夠重新使用的新資源外,還有利于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保護環境和資源。
對海口的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工作,熊振華建議,加速投放主體的源頭的識別,知道誰投放的生活垃圾,明確垃圾產生的量,以便能分明獎懲,有據可依;法律上,加強執法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計量制度,按計量收費;同時杜絕“混裝混運”,暢通垃圾全程分類渠道。“宣傳很重要,建議海口全方位將生活垃圾分類進行宣傳,同時讓垃圾分類走進課堂,從娃娃抓起。”
而對海口現有的生活垃圾分類現狀,海口市園林和環境衛生管理局固廢科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海口將切實提升源頭分類質量,實現生活垃圾準確投放;推進居民家庭按照“一嚴禁、兩分類”實行垃圾分類;嚴禁將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各類生活垃圾,居民家庭產生的有害垃圾應及時投放至小區內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推進居民家庭做好日常干、濕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海口將落實公共場所和居住區分類容器規范設置,規范本市公共場所廢物箱分類的容器標識,按照道路廢物箱設置規范標準,更新全市道路廢物箱標識;逐步更新改造全市垃圾分類居住區的分類投放點的垃圾箱房、垃圾容器、宣傳欄、公示牌等,至2020年上半年實現所有分類投放點容器、標識、宣傳、公示、配置“五規范”。
在天倫譽海灣小區,環衛工人對分類收集的垃圾進行處理。蘇弼坤 攝
工作目標
年底前全市推廣生活垃圾分類
海口市每天產生生活垃圾3500噸~3700噸。海口作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先行實施城市之一,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年底將在全市推廣生活垃圾分類。
記者從海口市園林和環境衛生管理局獲悉,未來,海口將著力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按照國家“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專項規劃,統籌安排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建設項目,搞好頂層設計,研究確定系統性推進方案。
海口市園林和環境衛生管理局固廢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海口將繼續提升源頭分類質量,實現生活垃圾準確投放;杜絕“混裝混運”,暢通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渠道;加快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能力;加快推進垃圾資源化分選中心建設,提高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全程分類信息系統;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實現產生源頭與收運企業、收運企業與中轉企業、中轉企業與處置企業互相監督以及各級管理部門抽查監管行為的可追溯、可監督;探索智能監控裝置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環節的監督管理作用等。
?
?
?
相關鏈接:
海口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垃圾分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