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海口最美的“妝容”。吳祝好 攝
火山古村落一枝紅色三角梅伸出墻來。吳祝好 攝
“如果用四種顏色描繪海口,我選擇藍、綠、紅和黃這四種顏色。”7月10日,旅游愛好者張光潛說,海口空氣好天空湛藍,生態優滿城皆綠,紅色的三角梅如繁星點綴在海口的每一個角落,夜晚景觀燈讓椰子樹披上黃金外衣,儀式感十足。
近年來,海口以城市更新為抓手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種植本地花本地樹本地草,科學梳理城市景觀空間。如今的椰城,“氣質”優良,簡約而不簡單,向人們展示蓬勃的朝氣。
海口藍
“氣質”盡顯民心樂
有一種藍,叫“海口藍”;有一種“福氣”,叫“請推開窗戶深呼吸”。對退休老人徐敏來說,“海口藍”讓他恢復了健康,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去年9月,來自河北的徐敏正式退休,來到海口跟兒子生活,住在西海岸。沒過多久,徐敏便愛上天藍海藍的海口,而更讓他高興的是,在海口住大半年以后,原本比較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減輕了很多。“藍天之下的好空氣真的養人,對我來講,幸福就是老年少生病,有一方凈土安享晚年。”徐敏說,他現在出門都不用帶藥了,兒子給他買了個相機,讓他到處拍攝海口的藍天白云及自然風光。
近年來,海口下狠勁“打贏藍天保衛戰”,由內到外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讓明鏡般的湛藍常駐椰城上空,讓“海口藍”成為城市新名片。目前,市生態環境局正推動全市污染源動態管理系統在市、區兩級環保部門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進一步搭建環保信息數據庫。與此同時,海口加強數字化檔案建設,促進檔案數字化進程,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輔助作用,通過推出“海口環保”微博、公眾號、APP,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環境綜合信息。
“今年,海口將啟動建設領先全國、覆蓋全市的大氣、水、土壤‘三位一體’的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強化大氣防治治理,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將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探索生態文明制度改革,進一步實現環境質量的改善提升。
和諧綠
構筑幸福好家園
從水清岸綠的美舍河,到碧水清幽的東西湖;從鳥飛魚躍的潭豐洋,到紅樹蔥郁的東寨港……近年來,海口以強烈的生態意識、務實的生態舉措、堅實的生態本底,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提升了城市的顏值和品質,為百姓構筑了幸福美好的家園。
如今,“綠”成了海口最日常的“妝容”。漫步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市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綠色更加濃郁,城市更加宜居。每天清晨,居住在椰海新城的龍云燕都要到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晨練一個小時。“以前這里是建筑垃圾場,想不到現在變成綠意盎然的濕地公園。”龍云燕說,有時候發現地上有垃圾,她會主動拾起來扔進垃圾桶,而且不少人也是這么做的,大家生態保護意識增強了,共同守護家門口的綠色公園。
生態環境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與內生動力。除了美舍河、東西湖的美麗蝶變外,五源河從傳統的“三面光”水利工程變為生機勃勃的國家濕地公園,潭豐洋由一個土地整理項目變為綠意盎然的省級濕地公園……這些都得益于綠色發展理念在海口的落地、生根。看著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筑巢棲息的蜂虎鳥,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理念和規劃思路的轉變,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改變,“這些美麗的小鳥,就是最好的證明”。
熱情紅
三角梅開遍椰城
“這株三角梅有20多年了,高度超過了20米。”7月10日,海南省新華書店物流配送中心值班人員林志城指著一株三角梅告訴記者,這株“巨無霸”三角梅是物流中心的一大景觀,20余年的陪伴,它已經成為員工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三角梅花開紅艷艷一片,熱情奔放,風吹過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不勝收。”林志城說,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著紅艷艷的三角梅,心情會逐漸變得晴朗起來。
記者移步至以三角梅為主題的濱海新村。這里的居民都喜歡種植三角梅,每家門前都有一個用磚砌成的小花池,里面種植著多種家庭綠植,其中數三角梅最耀眼。它們從防盜網里“鉆”出來沐浴陽光,不時在風中搖曳。
作為海口的市花,三角梅象征著海口人民熱情、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三角梅,它遍布海口,開得爽朗豪放,沒有絲毫保留,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去年第一次來海口便被三角梅吸引的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龍揚志如此點贊三角梅。
如今,在海口的街頭巷尾,一簇簇光彩明艷的三角梅在陽光下怒放,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特別是海口東湖公園天橋,盛放的三角梅簇擁在一起,形成紅色的花海。走在天橋上,頭頂藍天白云,身邊花團錦簇,市民游客好不愜意。據悉,今年上半年,市園林與環衛局對126條道路、綠地小游園,共補植三角梅3295株、草皮4.55萬平方米、花灌木4.63萬平方米、喬木173株。
靜謐黃
“黃金椰”下憶鄉愁
夜晚,在龍昆南路中間的綠化帶,一棵棵椰子樹整齊地排列著,樹底下的射燈,給椰子樹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夜晚,沿龍昆南路回家,一排排椰子樹像參加閱兵的戰士,穿上黃金戰甲,威風凜凜,很有儀式感。晚風徐徐,椰子樹葉隨風擺動,似乎在向我們敬禮。”7月7日,海南華僑中學學生吳錦碩在隨筆中這樣描寫龍昆南路的椰子樹。
“且當這是家鄉的路吧。”7月9日,家住文昌市清瀾鎮的符永春看到國興大道的椰子樹覺得特別親切,他告訴記者,在文昌往清瀾鎮的一條路上也有一排排椰子樹,他經常于夜間往返海口和文昌兩地,國興大道夜間的椰子樹讓他仿佛回到了文昌老家,化解了他滿滿的鄉愁。
近年來,國興大道、椰海大道、龍昆南路等道路綠化改造工程,以增補椰子樹為主。經過對植物空間進行梳理,城市主干道種植椰子樹過萬株,提升了空間層次感,增加了椰城風韻。今年3月,利用植樹節的契機,市園林與環衛局在新坡鎮月塘村和濱江西隔離綠化帶等7個地方種植椰子樹等苗木8800株,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05畝。
“就應該種‘本地貨’,這樣才能體現出本土特色。”市民符崖表示,他們家經營風景樹、盆栽等,以前經過龍昆南時,覺得綠化帶的花草有點雜亂,雖然碧綠一片但不太美觀,如今,夜晚的椰子樹在燈光的映射下披上了黃衣裳,顯得特別有“精神”,海口的做法恰恰體現了海口姓“椰”,名副其實。
?
?
?
相關鏈接:
白浪逐沙岸線美 生態椰城惹人醉
海口:藍天白云時時有 椰城盡顯好“氣質”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