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因港得名,因港而興。有著170多年港航產業發展歷史的虹口北外灘,是上海現代航運業的發祥地之一。7月15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 看長江之變” 采訪團來到上海虹口區北外灘考察,這個昔日的上海“老碼頭”,如今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應運而生:航運服務中心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2017年7月,上海北外灘航運服務中心的揭幕引起了各方關注。原因是該中心將對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舶油污損害理賠事務中心、中國航運50人論壇秘書處等機構提供免租入駐。免租提供給功能性機構使用,豈不是賠本買賣?記者卻了解到,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在北外灘航運服務中心一樓的航運文化展廳,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講述著北外灘航運的歷史故事。展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一個餐廳。2016年,區航運辦從打造“高端航運服務業”環節入手,有意打造一個聚集重點航運功能的機構,推進實現現代航運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在這一理念下,北外灘航運服務中心應運而生。
虹口區航運辦副主任沈蘭解釋,這座10層建筑的改建工程一開始就咬定了要打造“國際航運信息交流平臺”的目標。
“我們以零租金形式供重點功能性機構辦公使用。這里集聚了航運功能的各個要素。”沈蘭說,要素齊全對于整個航運產業的支撐與發展具有可持續的助推作用,也將使北外灘在上海航運服務中心建設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據了解,目前,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舶油污損害理賠事務中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專家委員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中國航運50人論壇秘書處等10余家重點航運功能性機構已入駐北外灘航運服務中心。這些機構的引入,進一步補足了北外灘航運業的功能要素,推高了虹口航運的水準,對其營商環境的優化更是一劑良藥,無形中將強化虹口集聚高端航運業務的吸引力。
先行先試:航運領域創多個“全國第一”
北外灘是中國現代航運業的發祥地之一。虹口區委區政府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規劃了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方向。2007年7月12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虹口調研時提出:“要依托北外灘規劃建設,大力發展航運服務業,建設航運服務集聚區。”
近年來,隨著上海市中心區域功能轉型發展,虹口也立足北外灘區位優勢,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十三五”以來,虹口區明確提出航運“一線兩圈四中心”產業功能布局規劃,即立足北外灘濱江沿線,圍繞霍山路圈和密云路圈,打造國際航運交流中心、國際航運人才服務中心、國際航運金融服務中心、航運創新企業服務中心,將北外灘打造成中國最有活力、最有特色的國際航運商務區之一。
據沈蘭介紹,在過去幾年中,虹口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航運服務產業鏈上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虹口區加大了航運企業招大引強的力度,在培育區域內原有航運企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的能級。另一方面,虹口區主動對標倫敦、新加坡、香港等知名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經驗,在航運信息數據、航運人才高地、航運金融業態、航運保賠管理等領域全面引領行業發展,有效延伸了區域內的航運服務產業鏈。
虹口區的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幾年中,北外灘孕育出了中國航運業無數個“第一”:中國內地首批航運經紀人試點在這里展開;中國首支航運類基金管理公司在這里成立;中國首個航運運價衍生品交易平臺在這里設立……
破繭成蝶:昔日“老碼頭”化身“航運服務總部基地”
從昔日上海的“老碼頭”到今天的“航運總部基地”,北外灘完成了自身快速躍遷的過程。如今,北外灘已成為中國航運服務企業最集聚、航運總部特征最明顯、航運要素最齊備、航運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航運服務業已成為虹口區域經濟的“壓艙石”。
據統計,虹口區的航運企業已從2007年的1601家增長到了2018年的4642家,年均增長276家,涵蓋了船公司、航運金融、交易經紀、海事仲裁、信息咨詢、教育培訓、船代、貨代等一整條航運服務產業鏈。在虹口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97家航運服務企業,領先于國內其他港航產業發達地區。
一大批航運產業領軍企業、國內排頭兵和先行者也紛紛在這里落戶。據沈蘭介紹,目前,包括以上港集團為代表的港口服務企業,以中遠海運集運為代表的班輪運輸企業,以上海航運交易所為代表的航運交易平臺,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新型航運智庫等企業都已入駐北外灘。
談及未來,沈蘭表示,未來虹口區將繼續堅持高端航運服務功能,深化“航運服務總部基地”建設,提升航運服務的輻射力和航運資源的配置能力,將北外灘打造成為“上海航運服務”的核心品牌。
?
?
?
相關鏈接:
【看長江之變】小果子譜寫扶貧大文章:90后巫山小伙的“脆李”致富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