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動環保理念記于心見于行 江東新區有了首個垃圾分類宣教站
演豐中小學生將回收來的塑料垃圾帶到環保站,用實際行動參與垃圾分類。 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李金龍 攝
“1斤黑糖,3斤果皮,10斤水,垃圾分一分,做成環保酵素,可有用哩!”7月17日下午,在江東新區演豐鎮演東村,村民李蘭英從廚房拿一大把廢棄菜葉出來,并沒有直接扔進垃圾桶,而是將它們放進一個塑料桶內制作酵素。
在演豐鎮,許多村民都記住了這個“1:3:10”的比例,通過使用菜渣、果皮等垃圾,經過簡單的流程發酵制成液體,不僅可減少垃圾,還可以變廢為寶,酵素可用來洗衣、洗車、洗澡、洗地等,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廣泛。
從垃圾直接丟,到逐漸學會垃圾分類,越來越多的村民在演豐鎮環保教育站多次參觀體驗后,接受生態文明教育,慢慢改變原來的生活觀念,養成更加節約環保的生活習慣,將垃圾分類理念記于心用于行。
“垃圾分類,不僅城市要行動,農村地區也要跟上去,美麗鄉村離不開靚麗環境。”江東新區演豐鎮鎮委委員李慧蘭說,為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美蘭區今年2月啟動環保教育站建設,5月20日,該環保站正式投入使用,系目前江東新區首個垃圾宣教基地。
17日上午,記者實地探訪看到,該環保站位于演豐鎮敬老院側門,主體是一座木結構小房子,整潔寬敞,室內設立垃圾分類知識宣教區、環保物品展廳、垃圾分類小游戲區等多個功能區,室外有家電拆解區、環保分類區等,總面積近100平方米。
“通俗易懂,實用易記。”在環保站,李蘭英對“環保十指口訣”印象深刻,她向記者展示這個更為細致的垃圾分類法,“張開雙手,從左手的小拇指開始,一直到右手的小拇指,每個手指一個字,跟著我念:‘瓶(塑膠瓶)、瓶(玻璃瓶)、罐(鋁罐)、罐(鐵罐)、紙(紙類、紙容器)、電(電池、日光燈管)、1(衣物)、3(3C產品)、5(五金制品)、7(其他)’。”
李慧蘭介紹,為了用好這個垃圾分類陣地,演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堅持專業人干專業事理念,聘請專業的志愿服務組織海口市綠涯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簡稱綠涯公益)負責環保站日常運營。同時組建了常態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環保志愿服務隊,該服務隊由鎮村干部、大學生、愛心市民、熱心村民等構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以環保站為陣地,進村入戶,不定期開展豐富多樣的環保宣教志愿服務活動,潛移默化中,讓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環保站啟用近2個月以來,帶來許多新氣象。據綠涯公益負責人李金龍介紹,目前,該站已成為演豐鎮重要的環保宣傳“窗口”,已吸引近千名村民現場參觀學習,是深受演豐中小學生喜愛的“戶外課堂”。此外,已開展20余場入戶環保宣傳志愿服務活動,發放1200余個環保塑料袋,將垃圾分類知識送到群眾家門口。經過持續的宣傳發動,不少村民自發將家中的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送到環保站,甚至有老人主動到環保站當志愿者,義務進行回收家電拆解和可回收垃圾分類。
?
?
相關鏈接:
海南不斷創新旅游文化推廣方式 開啟旅游目的地營銷新時代
海口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力量”奏響八音曲
風雨70載,今朝看山東——6分鐘認識新時代新山東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