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銀行作為“家門口的銀行”,曾被寄希望打通銀行服務“最后一公里”,作為銀行業轉型的方向。不過,不少社區銀行近來卻遭遇了關門的困境。
回想6年前,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著實讓傳統銀行著了急。面對競爭壓力,各家銀行紛紛布局社區銀行。相比傳統銀行網點,社區銀行具有面積小、運營成本低的優勢,銀行工作人員長期駐扎社區,容易同居民形成良好互動,有助于挖掘客戶和深度營銷。可是,有些社區銀行是一哄而上走進社區的,有些在選址時考慮不周,提供的服務也比較簡單和同質化,不少社區銀行并未真正融入社區,為今天的困境埋下了隱患。
同時,給社區銀行帶來更大挑戰的是科技的快速發展。隨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銀行傳統業務呈現較高的離柜率。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業務不需要再去銀行柜臺辦理。比如,移動支付發展讓人們對現金的使用需求已大大降低,社區銀行的ATM機使用率越來越低,以前在社區銀行繳納水氣電費的居民,如今在家坐在沙發上,點點手機就能辦理。過去每天三四百人客流量的一些銀行網點,現在可能一天都不到百人。
社區銀行還有沒有發展前途?答案是肯定的。社區銀行仍是銀行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載體,具有廣闊的發展天地。比如,社區中的老年人更需要傳統正規的金融服務。現實中,很多非法金融機構針對老年人搞所謂的“高息攬儲”金融詐騙,社區銀行可以更好地“開正門”“堵偏門”,幫助老年人正確安全地理財,切實保障老年人的資金安全。
社區銀行并非只能服務老年人,部分社區銀行關門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社區銀行都無法存活。實踐中,那些靠差異化發展的社區銀行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進入這些社區銀行,人們就好像進入了咖啡廳,或者進入了寵物店,這里成為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未來,社區銀行可以借助廣泛的網點分布和深入居民社區的優勢,借用互聯網平臺和開展符合當地居民需求的各種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場景體驗的社區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社區銀行必須緊緊擁抱科技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落后的網點自然會被淘汰,新的“輕型化、精簡化、智能化、親民化、精細化”網點則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須知,科技發展帶來的不是銀行網點消失,而是銀行網點變得越來越開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