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參加剪紙體驗活動。本報記者 袁琛 攝
第二站
市民游客中心觀畫展
20日下午4時許,童童的帆船體驗活動結束了,離晚餐時間還早,一家人便來到海口市民游客中心。
“這是海口新的地標建筑,外形就像是騎樓老街,融合了海口獨有的民居、海洋、自然形態。” 吳欣桐邊走邊給母親介紹。
本來只是想參觀這個旅游“打卡地”,但是門口《海口經典美術作品展》的牌子吸引了一家人的注意力。“媽媽,里面有展覽我們去看看。”童童興奮地說道。
走進展廳,墻壁上掛著幾十幅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獲獎美術作品,有展現海南民俗風情的,也有展現海南自然風光的,不少市民游客正在駐足觀賞。
“你看這個活靈活現的雕塑,多有生活氣息。”指著展廳中央的《老爸茶》雕塑,鄭秀蘭感慨道。吳欣桐當仁不讓地擔當起導游:“這是本地人的休閑消遣方式,也是海南的茶文化,一壺茶,一兩個面包,大家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在市民游客中心,這樣的展覽基本每個月都會有。“市民游客中心被賦予了文化內涵,成為當前海口最接地氣、最具包容性的文藝多功能中心,同時也將城市新設施與城市新文化緊密融合。”海口市商務局局長蔡俏說。
游客乘船夜游海口灣。本報記者 張茂 攝
第三站
濱海夜游船上眺美景
晚飯過后,一家人來到秀英港碼頭,準備換個角度欣賞海口美景。
晚上8時30分,他們登上“海口灣1號”游輪。隨著游輪慢慢開動,世紀大橋、萬綠園、濱海大道沿線建筑紛紛映入眼簾。寬敞明亮的船艙內則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歌舞表演。
當游輪行駛至世紀大橋底下時,一家人來到船頭欣賞大橋的美景并合影留念。
“這跟白天看到的海口還真是不一樣呢,”吳欣桐非常開心,“燈光下的海口真是太漂亮了!”
“將海口灣濱海特色景觀與游輪觀光串聯起來,開通可游、可賞、可玩的海口濱海特色旅游主題線路,填補了海口市海上旅游觀光產品的空白,塑造了特色旅游新品牌。”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完全符合綠色生態旅游和藍色海洋旅游的概念,對海口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全市旅游業發展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晚上10時許,游輪漸漸靠岸,“濱海文體游”也結束了。鄭秀蘭仍意猶未盡:“這一天過得特別開心,感覺自己都變年輕了。”
“帆船基地公共碼頭、市民游客中心、秀英港夜游都是近兩年才建成開通的,以前的海口文體旅游可沒這么豐富。”吳欣桐對母親說道,“咱們家離萬綠園也近,晚上可以去萬綠園散散步,周末萬綠園也有很多文體活動。”
吳欣桐一家的“濱海文體游”正體現了海口市在濱海文化帶上進行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的有力探索。近年來,海口通過整合旅游和文體資源,策劃引進一批質量高、影響力大、有品位、參與體驗性強的活動,不斷提升品牌活動影響力。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融合盤活了文化資源,增強了旅游產業競爭力,為海口帶來了發展新機遇。下一步,海口將積極探索創新文旅融合模式和產業鏈延伸,提升文化和旅游互動效應,推動差異化發展,同時打造點線連接、區塊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形成產業集群,引導海口文旅市場高質量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