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0年1月,是海南省第一所教育部備案公辦性質的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隸屬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學以來,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海南,服務發展,為社會輸送了4.3萬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畢業生。近日,海口網對話海南職業技術學院(下文簡稱海職院)黨委委員兼招生就業處處長符興干,了解該校如何為海南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
符興干。(海職院供圖)
海口網:海職院在招生與就業方面是否有困難?難點在哪兒?
符興干:任何一家職校招生都有難點。譬如,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解決招生難的問題,會發動教師和學生進行虛假招生宣傳。在專業設置上,高職院校依賴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持,沒有發揮高職院校市場主體的能動作用,使職業教育缺少活力,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此外,雖然各個職業院校一直強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發”,但是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用工合作層面。高職學生的實習期少則半年,長達一年,高職學生對實習企業來說就是廉價勞動力,從這個層面來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發”都流于形式。就海職院而言,目前主要面臨招生無序競爭、招生專業沒有特色等難題。
海職院立足海南,服務發展。(海職院供圖)
海口網:學校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學生就業?
符興干:就業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現實習就業無縫對接;二是發動全校教職員工利用一切資源引進用人單位來校招聘;三是每年進行就業跟蹤調查,及時把企業用人要求反饋學校教學主管部門,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達到企業用人需求;四是多舉辦校園招聘會,為學生提供應聘平臺,為企業提供招聘平臺;五是就業中心積極聯系省就業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第一時間將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和企業用人需求及時告知學生。
海口網:部分公眾一直有著“中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差、條件差”的看法,請以海職院為例說明現實情況究竟如何?
符興干:海職院2016—2018連續三屆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率達90%。我認為這些數據足以說明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
海職院學生。(海職院供圖)
在教學條件方面,海職院具有產教融合的突出特色,實現了與國際、國內、省內知名企業的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師資隊伍共建。與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使我們具有更豐富有效的教學條件,培養更符合行業和企業要求的人才,幫助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海口網:學生要獲得高質量的就業離不開學校的培養,近年來,海職院在實訓基地、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的情況如何?
符興干:隨著我們積極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各二級專業學院與企業不斷探索深度合作模式,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以資本、設備、技術、品牌等要素參與辦學全過程,所以學校的實訓基地、硬件設施、師資力量是在不斷提升的。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海職院供圖)
在實訓基地、硬件設施方面,僅2019年上半年,海職院新增了與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智能技術應用、工程建設、財務管理、新能源汽車、畜牧養殖等專業有關的合作企業10家,合作內容包含了實訓基地建設、實訓設備投入、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共建等,既有普通聯合人才培養,也有現代學徒制模式的人才培養。
師資力量方面,我們除了培育出海南省高職院校唯一的國家級教學團隊、唯一的國家級教學名師外,2018年還新增了一支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團隊,學校成為海南省唯一連續三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高校,同時培育出了一支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教學團隊。今年,我們培養出了海南省唯一的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同時,隨著合作企業的增加,企業里經驗豐富的管理骨干和技術骨干也在不斷加入到我們的課程教學隊伍中來,成為師資隊伍的一部分。
學生舞蹈表演。(海職院供圖)
校園一角。(海職院供圖)
海口網:學校為培養高質量人才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符興干:學校重視國際合作辦學,先后與法國、美國、加拿大、尼泊爾等國外教育機構開展國際合作,一批學生成功赴歐美國家留學。學校與加拿大荷蘭學院合作成立了中加學院,開設有中加雙文憑合作辦學項目,引進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
軍訓。(海職院供圖)
海口網:海職院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符興干:學校以建設支撐企業發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中國特色高職學校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契機,對接旅游、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三大主導產業,堅持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堅持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為海南“三區一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記者伍鳳妹
(海口網8月24日訊)
?
?
相關鏈接:
【職校面對面】海南省衛生學校校長朱洪:提高衛生中職生學歷水平迫在眉睫·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