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陵水“80后”許方瑜返鄉發展現代農業 “敢吃螃蟹”的農家女帶鄉鄰致富
近日,在位于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的興羅果蔬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基地,黃秋葵、火龍果等農作物長勢正旺。這片農田,是“80后”許方瑜帶著鄉親們大展拳腳的廣闊天地。在這里,她撒播下現代農業的“種子”,打開農民了解市場的窗口,助村民增收致富。
“可以說我是踩著農田長大的,對農業很有感情。”許方瑜介紹,她是土生土長的文羅農家女。在成長過程中,她發現農戶辛苦種地幾年,許多農作物在收成后,只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賣給收購商,甚至出現滯銷,她心中憋著一股勁,“要讓鄉親們靠種田也能過上好日子。”
2004年,許方瑜從海南大學經濟系畢業后,在海口等地歷練了幾年,創立海南四方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包括農資銷售、農林種植、家禽養殖等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在此過程中,她常去北上廣深等地調研市場,并深入基層,了解農戶們的產業困境。
“許多農民商業嗅覺不靈敏,種植的作物品種遠落后于市場需求。”經過多地走訪、對比,許方瑜發現,一個“舊”字阻礙了家鄉農業的發展。農戶依賴經驗種田,墨守成規,品種舊、技術舊、思維舊,跟不上瞬息萬變的市場。“就拿火龍果來說,傳統白心果收購價可能是三四元,而大紅2號火龍果能有七八元,燕窩火龍果就更貴了。”
摸清癥結,許方瑜決定返鄉發展產業,帶著農民們追市場,把新理念、新品種和新技術送到村民身邊,引導他們淘汰落后品種,種植市場需要的高效作物。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發現機遇,但也意味著承擔更多風險。最令許方瑜難忘的,是2016年在文羅鎮帶動農村發展黃秋葵種植產業的經歷。
“當時,黃秋葵在市場上屬于高端蔬菜,供不應求,收購價穩定在每斤5元左右,利潤可觀。”許方瑜介紹,黃秋葵喜熱怕冷,十分適合在陵水種植,且產量穩定,當年每畝利潤近8000元。而文羅鎮的農民習慣種植辣椒,每畝利潤兩三千元。2016年,她計劃帶動村民種植200畝黃秋葵,讓特色產業在文羅鎮扎根。
但許方瑜的一腔熱情遭受了冷遇。“種慣了辣椒的村民根本不信任我們,他們怕投入、怕賠本、怕麻煩!”為了打消村民的后顧之憂,許方瑜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以公司的名義為村民提供種子、肥料試種,全程進行技術指導,黃秋葵成熟后,保底收購,再從中扣除種子、化肥成本。
“如果沒跟著阿瑜干,我不知道何年何月能過上好日子。”文羅鎮農戶符亞民在許方瑜的帶動下,承包了約20畝地種植黃秋葵,這幾年,他不僅順利脫貧,還新蓋了兩層小樓。
2016年,許方瑜僅帶動村民種植了40余畝黃秋葵。2017年,村民們看到效益,踴躍響應,黃秋葵種植面積擴大到200余畝。
為了更好地帶動村民發展高效農業,許方瑜注冊成立了興羅果蔬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黃秋葵、黃金百香果、燕窩火龍果等特色種植產業,以及文羅鵝養殖。合作社以“有工出工,有地出地”的方式優先吸納貧困戶入社,先后帶動了近300戶貧困戶。許方瑜還注冊了“文羅”“新農人”商標,帶著一批年輕人做起了電商。
“我希望能盡自己的力量,讓家鄉人越過越好。”當問起做農業的初心時,許方瑜總是這么說。
?
?
相關鏈接:
海南鄉村旅游扶貧專題招商推介會海口召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