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
我省明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在省住建廳機關大院的垃圾分類屋里,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分類垃圾。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2010年海南全年垃圾處理量151萬噸,2018年增至336萬噸,年均增長14%!
生活垃圾分類,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我省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目標,2020年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力爭到2021年全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海南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引發社會對生活垃圾分類話題高度關注和討論。垃圾分類來了,你準備好了嗎?近日,記者走訪垃圾分類回收各個環節,探究我省垃圾分類推行到底有哪些坎,又該如何邁過去?
經驗談
機關大院先做試點,邊推廣邊總結經驗
變化:從“躲貓貓”到主動分類
最初由于搞不清到底怎么分,很多人消極應對,因此,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位很重要
“紅色是有害垃圾,橙色是其他垃圾,綠色是餐廚易腐垃圾,藍色是可回收垃圾?!?月25日晚8時許,家住??谑协傇仿肥∽〗◤d機關大院的王祿武,提著3袋垃圾走到院子里的垃圾分類小木屋。這3個月來,他逐漸習慣了以顏色判斷垃圾桶的分類,再把各袋垃圾扔到不同的桶里。
站在一旁的??谑袗鬯{環保服務中心總干事徐華,手拿夾子翻了翻王祿武的垃圾袋,從中翻出了一個泡沫水果套,她耐心地對王祿武說:“王大爺,這個水果套是不容易腐爛的,不能和果皮這些易腐垃圾混放,得放到其他垃圾分類的袋子里?!闭f罷,她把水果套扔到橙色垃圾桶,再用夾子把裝果皮的垃圾袋扎破,把袋里的果皮、菜根抖干凈后,將垃圾袋也扔進了橙色垃圾桶。
根據省住建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全年垃圾處理量151萬噸,2018年增加到336萬噸,年均增長14%。2013年,我省把農村生活垃圾也納入了垃圾處理體系,大幅增加了垃圾處理量。
“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省城鄉要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笔∽〗◤d副廳長許毅介紹,省住建廳已牽頭編制完成全省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計劃2020年全省鋪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力爭2021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今年5月初,受省住建廳的委托,環保公益機構愛藍環保服務中心進駐到省住建廳機關大院,創建全省首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這3個月來,不僅僅是王祿武,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把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放置。
“垃圾分類,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一開始,很多人對放置在各個樓道口五顏六色的分類垃圾桶并不怎么重視,愛藍環保服務中心的志愿者經常能翻出大家放錯的垃圾,比如易腐垃圾桶里,翻出來被報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外賣盒子,有些人嫌垃圾分類麻煩,甚至把垃圾拿到外面不分類的垃圾桶去扔。
“大家一看到我們來檢查垃圾分類,就躲躲閃閃,這讓我們反思,為什么大家對垃圾分類如此消極?!毙烊A說,經調查,發現多數人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弄不清楚要處理掉的垃圾到底屬于哪一類。為將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位,愛藍環保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對居住在大樓里的每個人進行一對一的宣傳,并把垃圾分類知識制作成小卡片發放,讓大家像記單詞一樣記住每種垃圾的分類。
按照協議,在8月底前,省住建廳將對此次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進行評估,要求垃圾分類的投放正確率要達到80%以上。“按照目前來看,這個目標可以完成?!毙烊A說,相較于上海等地區,目前省住建廳的垃圾分類設置還比較簡單,但這3個月來也費了不少力氣,才逐步引導大家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往一些自治管理成效較好的居民小區推廣,邊試點推廣邊總結經驗,再逐步推開。
經驗談
生產沼氣、回收利用、焚燒發電……
跟蹤:不同垃圾去向不同,用途也不同
餐廚垃圾在生活垃圾總量中占比為35%至50%,如這部分生活垃圾能得到有效處理,將大大緩解末端處理壓力
在省住建廳機關大院的垃圾分類小木屋里,擺放的垃圾桶上貼著紅、橙、藍、綠的標識,分別指向不同的分類垃圾。這些分類后的垃圾將去往哪兒?分別發揮什么作用?
8月25日21時許,一輛餐廚廢棄物垃圾收運車開進省住建廳機關大院,司機鄭明騰下車走進垃圾分類小屋,把餐廚垃圾桶拎裝到裝置在車外的軌道上,通過自動機械操作把垃圾倒入車內的收集箱里。
“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占比很大,為35%至50%,如果能把餐廚垃圾處理好,會很大程度緩解末端垃圾處理壓力。”許毅說。
鄭明騰將餐廚垃圾收運車開出省住建廳機關大院,再繼續駕駛到酒店、學校食堂等地方收集餐廚垃圾,車廂裝滿后開往位于老城經濟開發區的海南澄邁神州車用沼氣有限公司進行處理,經過厭氧發酵,這些垃圾將產生沼氣進行利用。
據了解,現在我省陵水、三亞、??诘仁锌h已經引入餐廚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項目,海口、三亞已經開始運營,這兩個市縣的餐廚垃圾日處理總量為600噸至700噸,大部分餐廚垃圾來源于酒店、飯店、機關單位和學校的食堂,除了省住建廳機關大院的試點小區外,目前還沒有拓展回收其他居民小區的餐廚垃圾。
藍色垃圾桶里的礦泉水瓶、食用油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經過環衛工人回收后,被打包運送到垃圾轉運站,經過二次分選后,再出售給相應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例如塑料瓶,經過加工切片粉碎等工序后存儲,再打包裝船運往省外,作為原料制作成再生塑料制品。
紅色垃圾桶里的電池、殺蟲劑、廢燈泡等有害物品將被環衛工人送到指定場所暫時保存,待達到一定量后再由有資質的收運企業運送到危廢處理中心進行處理。
橙色垃圾桶里的垃圾則被環衛企業運送至焚燒垃圾發電廠進行焚燒發電或送到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
經驗談
前面分好了,垃圾車一來又倒一起
卡點:分類運輸、分類處置能力不足
未能形成從初端到終端完善銜接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會挫傷市民參與的積極性,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海口市世紀海岸小區的東北角,有一棟兩層小樓,墻外貼著“智慧垃圾分類屋”,屋內放置的垃圾桶分別標注著“干”“濕”?!笆忻袢绻牙_進行分類投放,可以積累積分換取話費、洗潔精、肥皂等?!痹谥腔劾诸愇堇镏蛋嗟沫h衛工人馬小玲介紹。
2017年,??谑羞x擇了131家單位試點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將垃圾分為干、濕兩類。??诓⒉皇俏ㄒ惶剿骼诸惖氖锌h,陵水、三亞等市縣也引入了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省住建廳也曾在全省各市縣推廣農村陽光堆肥房項目,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但記者走訪發現,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街道上標有干、濕或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常常會“吃錯東西”,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仍很薄弱。徐華認為,我省此前的垃圾分類試點推行并非沒有進展,但缺少一條從初端到終端完整處理的示范線?!凹词故忻裨诩野牙诸惡昧?,但常常也還是會被扔到一個垃圾車里運走處理。”
“上海、廈門等城市之所以能將生活垃圾分類落實到位,是已經形成了從初端到終端完善銜接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毙烊A說。尤其是上海,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達到2.435萬噸/日。
目前,由于我省的生活垃圾終端分類處理能力有限,生活垃圾處理主要還是采用“衛生填埋+焚燒處理”的模式。到2018年底,全省累計建成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21座,其中填埋場16座、焚燒發電廠5座,實際處理9611噸/天,其中填埋5344噸/天、焚燒4267噸/天。
雖然我省已建立起覆蓋城鄉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但隨著未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面鋪開,需要完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統一配置分類垃圾桶,強化運輸環節的垃圾分類回收,環衛部門在運送垃圾時要嚴格分類運送,為市民做好示范,才能調動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不能我前面分好了,垃圾車一來又倒在一起拉走了?!毙烊A認為,目前我省推進垃圾分類的一大障礙,是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能力不夠,未能形成閉環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專家談
把垃圾分類當成一個產業鏈來抓
未來:末端處理跟得上,前端分類有保障
政府需及時出臺配套的執行措施,引導市場力量、社會組織參與垃圾分類,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氛圍
“如果繼續有垃圾進來,真不知道該往哪兒放了?!?月26日,在海口顏春嶺垃圾填埋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填埋場自2001年投入使用,如今已經超期運行了8年,庫容存量已經超限度,但是現在每天仍然要接收4000噸的生活垃圾。
未來,生活垃圾分類到底能不能推行到位,關鍵還是在終端處理能力能否跟得上。以餐廚垃圾處理為例,2019年上半年全省生活垃圾的日處理量是10061噸,如果按照餐廚垃圾占比35%來計算,預計全省至少還要再增加3521余噸的餐廚垃圾處理能力。
“末端處理能力要跟得上,才能保障前端的分類落實到位。”海南澄邁神州車用沼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佳認為,好的末端處理方式,可以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政府需加大對垃圾分類設施的投資力度,以高標準的末端處置來呼應嚴格的前端分類。
省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楊學才說,目前可再生資源垃圾缺乏完善的管理和規范的處置場所,回收以后大部分要送往島外處理再利用,運輸成本太高,回收的價格相對較低,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要把垃圾分類當成一個產業鏈來抓。”楊學才建議,海南要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政府需在制度設計、政策引領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及時出臺配套的執行措施,引導市場力量、社會組織參與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氛圍。
據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加快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建設速度,屯昌、陵水、東方等市縣都已經落地垃圾處理設施項目。澄邁神州車用沼氣有限公司、光大環保(三亞)有限公司等也在???、三亞等市縣計劃擴建餐廚垃圾回收生產線,提高回收處理能力。
?
?
相關鏈接:
新時代文明實踐|增強環保意識 垃圾分類趣味課堂走進海口美仁坡村[圖]?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