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湖南郴州火柴廠職工發揚“一厘錢精神”,在兩分錢的火柴生產中挖掘節約潛力,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木材和資金。新華社記者 寧光前 攝
2016年10月18日,機器人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焊接車間生產線上工作。在這里,只需51秒就能組裝下線一輛汽車。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河北滄州,有一座叫泊頭的小縣城,因大運河漕運興起而得名。這里出產的“泊頭火柴”曾經家喻戶曉。
“我十幾歲就開始糊火柴盒,100個火柴盒能掙5分錢加工費?!奔易〔搭^的83歲老人王廣義說,到泊頭火柴廠領材料,回家手工貼火柴盒,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上世紀50年代,泊頭人幾乎家家戶戶糊火柴盒。家里人多的就分工協作,有揮刷子刷糨糊的,有把紙折邊成形的,有借助蠟模糊出盒底的。所有工序完成后,拿到門外晾曬,再用包袱皮扎起來,送回廠里。
泊頭火柴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是全國最早的公私合營企業之一。1950年5月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后,工廠產能迅速增加,最高達到日產700萬盒,逐步成為亞洲最大的火柴生產廠家。
以泊頭火柴廠為代表的國內火柴企業,改寫了中國人依賴“洋火”的歷史。
為什么叫“洋火”?清朝道光年間,火柴作為高檔禮品從西方國家引入中國。到了20世紀初,日本火柴幾乎獨占中國市場。數據顯示,當時中國每年消費日本火柴約值白銀一千萬兩以上。
人教版初中歷史教科書這樣講述當時的情形:“在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總的來說是很薄弱的,甚至連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從外國進口,因此許多東西都帶一個‘洋’字?!睍杏诌M一步解釋,“洋火”其實就是火柴,“洋油”是用來點燈的煤油,“洋灰”是水泥,而“洋釘”是釘木板用的小釘子。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的實力和制造技術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70年前的中國,工業企業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只能生產少量粗加工產品。1956年6月發表在《長江文藝》的兒歌《小燕子》,就用“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的歌詞,描繪出人們對工業化的期盼。
實現工業化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歷史使命。從“一五”計劃起步,新中國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然而,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制造業仍以工業產品為主,生活消費品嚴重短缺。一面是“老三件”票證的“一票難求”,一面是工廠生產效率的停滯不前,壓抑許久的社會生產力等待著釋放的時機。
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為中國工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改革,打破了僵化的體制,使企業迸發出新活力;開放,帶來了外國資金和技術,更拓展了市場空間。覺醒后的中國制造業日夜兼程,從人們最熟悉的日用品開始,把皮鞋、T恤、眼鏡、網球拍一個個做成世界第一,“中國制造”激蕩全球。
全世界的圣誕節都離不開“中國制造”。600多家圣誕用品銷售廠商聚集在義烏市福田二區的臨街商鋪里,組成了被稱為中國“圣誕村”的全球最大圣誕用品集散地?!叭蚴袌鋈种氖フQ用品,從福田二區被銷往世界的不同角落”,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蔡勤亮說。
義烏的“圣誕季”從每年圣誕節結束開始。為了摸準顧客喜好,圣誕節一過,義烏商家就會對產品銷售情況進行市場分析,派出設計團隊關注各大時裝周動態,了解即將流行的服飾款式、顏色、材質,從中尋找商機。4月開始,世界各地的采購商陸續來到義烏看樣、下單。6到9月是銷售旺季,展示廳擠滿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采購商,而他們也驚詫于中國人對圣誕用品的推陳出新:五顏六色的圣誕球穿成一串、系上蝴蝶結,空心的圣誕花環中間用絲帶綁上禮物盒,圣誕老人的外套被換成不同材質。在這里,大客戶批發圣誕樹不按棵算,而按集裝箱貨柜算,一個貨柜能塞下約2000棵圣誕樹。
在義烏人看來,“圣誕村”的興起是一種必然。從上世紀80年代,這座浙江小城就開始向全世界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裝飾品、家用品、內衣和汽車零配件,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轉運中心。義烏的店鋪往往對應一家或幾家工廠,“前店后廠”“廠街對接”,打造出圣誕用品生產、銷售、包裝的完整產業鏈。采購商拿到的貨物無需任何二次加工,連條形碼、客商公司LOGO都已印好,可以直接賣給消費者。
中國制造背后,是中國勤勞和中國智慧。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并保持至今。
“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边M入新時代,黨中央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全局出發,從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能否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高度出發,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8月20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10多只形態各異的機械臂在架子鼓、電子琴、吉他、鋼琴等6種樂器面前,現場演奏《歌唱祖國》,旁邊還有機器人伴舞。
這支“樂隊”來自格力,成員都是格力研發的多用途工業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定位精度高達0.02毫米,具有高速、高穩定性特點,可用于裝配、焊接、搬運、碼垛等領域。
近十年來,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一直領跑全球。而在以前,格力也曾經歷過沒有自主技術的陣痛。
“電機要買、壓縮機要買,沒有幾樣不是買的。最后把部件組裝成一個機器,打上牌子銷售出去。”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這樣回憶以前的空調制造過程。
2001年,格力向國外企業購買技術,經多番努力仍遭拒絕,這讓格力人下決心“掌握核心科技”,研發了包括電機和壓縮機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
機器人被稱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2013年,格力專門成立智能裝備制造事業部,2015年升級成獨立的智能裝備公司?!巴ㄟ^自主研發,格力完成了內部生產線的自動化,萬人擁有機器人超過240臺,生產效率大為提升。”格力智能裝備公司總經理陳威介紹。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的變化是中國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中國是個大國,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70年艱苦奮斗,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更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全球范圍孕育興起。我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與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多數領域在技術創新、質量品牌、環境友好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和重大裝備方面尚存短板,發展先進制造業、建設制造強國之路任重道遠。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中國制造既面臨著新挑戰,也擁抱著新機遇。
距離當年泊頭火柴廠40公里處的河北滄州經濟開發區,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智能車間內,299臺機器人揮舞著靈活的機械手臂搬運、焊接、碼件,只需51秒就能組裝下線一輛汽車。(姜永斌)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