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嚴守生態紅線,筑起綠色屏障,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百姓致富
五指山:綠水青山變金山
9月10日清晨,“候鳥”老人曲國清和往常一樣沿著五指山市區的南圣河晨跑鍛煉,一路草木清香,他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還是在這里住著舒服,空氣好,污染少?!弊鳛橐粋€6年前就開始移居五指山的北方人,如今他在山城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
俯瞰五指山市。記者 武威 攝
從“候鳥”變“留鳥”,讓曲國清流連忘返的是五指山的好生態,也是這樣一組綠意盎然的數據——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達到1萬個以上,2018年地表水、空氣質量優良率分別達到100%……
亮眼的數據背后,是山城發展對生態紅線的嚴防死守。近年來,五指山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之余,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讓城鄉百姓真正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福祉。
壓實責任
嚴守一條生態紅線
穿行于海南中部山區的崇山峻嶺,五指山猶如一塊翡翠般鑲嵌其間,放眼望去滿眼皆是郁郁蔥蔥。這里是海南森林生物保護的核心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經濟功能區,擔當著為海南發展提供更大環境容量、為全省提供綠色支撐的使命,特殊的市情注定了其難走常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道路。
五指山市水滿鄉熱帶雨林風景區。記者 陳元才 攝
“我們寧可發展慢一點,也不蠻干亂干?!蔽逯干绞形瘯浰紊偃A上任之初,便將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先后牽頭制定《五指山生態市建設規劃(2013—2020年)》《五指山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劃定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紅線等管控線。
位于南圣鎮占地60畝的某峽谷項目,計劃開發酒店和文娛場所,但在項目環保審批時,發現觸及生態紅線,被禁止開發;位于水滿鄉的某酒店污水處理站不正常運行,致使污水亂排,被處以罰款18萬元……觸及生態紅線的項目被一票否決,打擊各類污染環境行為毫不手軟,五指山用制度和法規為生態“保駕護航”,正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我們結合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大氣、水、土壤專項整治,同時制定《“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建立了雙隨機檢查人員名錄庫及污染源信息名錄庫。”五指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通過科技手段,在五指山市污水處理廠、五指山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海南制藥廠、華潤水泥(五指山)有限公司等國控、省控重點企業都安裝了在線監控設備,執法人員不用到現場,便能遠程監控到企業的污水設備運行以及煙塵排放情況。
與此同時,五指山林業部門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毀林開荒、亂占林地等涉林違法行為,嚴格把好林地使用審批關,今年前三季度,共發放林木許可證389張,總蓄積量為7.14萬立方米,遠遠低于省下達該市2019年的采伐限額19.76萬立方米。
“我們正以‘7·4黃花梨事件’為契機,舉一反三,全面檢視,深入查擺在大局意識、法制觀念、資源監管、作風建設、隊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全鏈條整治監管工作,全面整頓工作作風,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務求取得整改實效?!蔽逯干绞辛謽I局副局長房國超表示。
生態直補
筑起一道綠色屏障
自從2016年10月被選聘為護林協管員后,家住水滿鄉新村的蔣亞平儼然成了一個行走的環保公益廣告牌?!拔覀兘邮芘嘤柡螅庾R到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現在逢人就宣傳,就想讓大伙兒都參與進來?!比缃瘢Y亞平偶爾也會和護林員一起巡山護林,既不耽誤自己正常下地干農活,每個月還能多領1000元工資,讓他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熱情空前高漲。
五指山市南圣鎮永忠村富有黎族特色的民居。記者 陳元才 攝
讓普通村民當起保護森林資源的監督員,這源自五指山開展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護林協管員選聘工作?!案鬣l鎮的護林協管員大多是當地貧困村民,在解決貧困戶勞動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的同時,也加大了五指山森林資源管護力度?!狈繃榻B,2019年五指山繼續聘用294名護林協管員(貧困人口)和增聘211名生態護林員(貧困人口),進一步擴大管護覆蓋面。
從以前“靠山吃山”的意識逐步轉變為“誰保護誰受益”的行為自覺,更為充分調動起農民護林積極性的,是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持續完善。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五指山將生態環境保護補償金從2500萬元提高到4000萬元,用于生態補償和生態衛生環境整治獎勵,惠及農村人口6.1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1.60萬人。在此基礎上,《五指山市2019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實施方案》對補償對象條件、鄉鎮農戶信息采集登記等進行完善,在獎懲機制中增加焚燒秸稈、垃圾等污染環境行為的獎懲內容,加快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
將生態保護責任與群眾利益直接掛鉤,換回的是森林生態安全的進一步保障。2018年,五指山完成造林1114畝,對162石場與暢好居14隊石場回填土方超過10萬立方米,完成50畝山體復綠工作,同時著力推進濕地保護專項工作,完成生態敏感區域2.28萬余畝濕地劃線工作,對牙排水庫3565.4畝濕地加以保護。
林下創收
發展一批特色產業
靠山吃山,是山里人千百年來的生存方式。最窮的時候,毛陽鎮唐干村村民曾上山砍樹、打獵,下河炸魚、毒魚。到最后,山禿了、水黑了,一年到頭忙活下來,收入還不到千元。
直到后來鎮里的護林員到村里來普法,村民們才主動把家里的獵槍交出來,并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青山綠水是保住了,百姓的“金山銀山”從何而來?“我開始帶著大伙兒養豪豬,一些村民琢磨著種些百香果、冬種瓜菜和益智。”唐干村民小組組長王明軒介紹,如今村里家家戶戶有產業,去年村里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10788元。
五指山紅峽谷漂流景區。 記者 武威 攝
唐干村的故事,是五指山群眾更新觀念、轉變發展思路的一個掠影。人們漸漸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在創造價值。
位于阿陀嶺山腰間的什會村,在一座山坡上,一壟壟碧綠的茶樹疊翠,碧綠中透著清香。湊近一點再看,會發現茶樹叢里很多蜘蛛正在結網捕蟲?!拔耶斈赀x擇到五指山種植茶樹,看中的就是這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泵钭匀徊鑸@負責人徐雪燕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在種茶過程中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專門買牛糞、羊糞、豆餅等有機肥,雖說種植成本高出了不少,換回的卻是茶園的無污染、有機茶的核心競爭力。
一片片茶葉成了致富的“金葉子”,越來越多的茶農在茶企的帶領下,將一株株茶樹種滿荒坡,如今五指山茶葉種植總面積已達8500多畝,生態資源真正轉化成生態效益。
“我們通過扶持種苗、培訓技術等方法,鼓勵農民在林下發展茶葉、南藥等特色種植以及野山雞、五指山豬等特色養殖產業?!痹谖逯干绞惺虚L陳振聰看來,特色產業發展了,生態經濟起來了,受益最大的還是當地百姓。
更直接的生態紅利,則來自于越走越寬的生態旅游路。從漂流、登山、騎行,到賞紅葉、觀梯田、采茶葉,憑借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2018年,五指山接待游客197.39萬人次,同比增長9.4%,旅游總收入4.13億元,同比增長26.69%。
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為生態做貢獻的五指山,如今也收獲了大自然的饋贈。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